心靈處方箋

促進溝通的燈塔理論

By Zen大
on
2006-09-22

促進溝通的燈塔理論

文/zen

書名:五座燈塔教我的事
作者:費爾南•拉蒙-柯爾斯特
譯者:賴韻筑
出版社:方智

從小到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上台演講、報告的機會。有些人的報告內容扎實、圖表清楚、論證有力、邏輯清晰,但聽來卻令人昏昏欲睡。這些報告或照本宣科、或滿是概念,令聽者興趣缺缺、難以集中注意力。例如諸多學術研討會的論文,便是一例。相反的,有一種報告,雖然資料不多,但講者引經據典,故事個案例證佈局巧妙,不時還來個小笑話,一切如行雲流水,信手拈來,抓住聽眾的心,最後博個滿堂采,賓主盡歡。例如補習班名師。

為何有這樣的差異?費爾南認為,是溝通方法上的差異所導致。

每天人們得開啟無數次的溝通。然而,這許許多多次的溝通,常常是無效溝通。說話的人自顧自的用著自己的話說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全然不理會接受者是否有興趣、聽的懂、有在聽沒有?例如父母對子女耳提面命,要求好好讀書;但子女聽在耳裡,只當嘮叨,逃都來不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若訊息傳遞者無法讓接收者成功接受到訊息,那麼,說再多也是白說。

費爾南認為,有效的溝通,必須注意五件事情。而這五件事情,是他當年自己與人溝通或演講時,不論多麼努力準備,總是得不到熱烈的回應,後經恩師馬克思指點,回到家鄉梅諾卡島,花了好幾個晚上的時間,仔細觀察一下島上的燈塔後,所體悟到的結論。

費爾南認為,溝通要產生效果,必須從訊息傳遞者中心轉移到訊息接受者中心。

訊息的傳遞,首先必須讓準確的讓接收者確認這件訊息是重要的,如此一來,接收者才會停下腳步,傾聽。抓住接收者的注意力後,下一步便是讓你的訊息成為獨一無二、無可取代,進一步抓住接收者的心。

接下來,設法以簡潔容易親近的方法,設法吸引住接收者的興趣,以傳遞你的訊息。不要說一大堆概念或理論,用故事、個案、例證,以接收者所能懂/有興趣的語言,傳遞你想傳遞的訊息。如果光說而對方不能懂/沒興趣,那說了也是白說。搞清楚傳遞訊息的目的市要讓接收者了解,而非傳遞者賣弄知識。

就像燈塔,其用來和船隻溝通的語言,就是簡單、規律、有效,即便不同國籍、語言、種族、膚色的水手,都能夠明白。好幫助從海上回來的船隻,順利入港。

每一次進行溝通時,都應該把訊息接收者的心思意念想法興趣擺在心裡,反覆確認溝通的主要目的在讓對方理解,並且是有效而且盡可能的理解。如此一來,「客戶中心」、「讀者中心」的溝通模式,才能夠讓訊息被接收者所接納。即便是上帝,啟示真理時,也用了人所能懂的語言(雖然也藏了一些未必人人都能懂的預言)。因為,若無法讓人懂的話,說了也是白說,還不如不說!

標籤
相關文章

留言

Zen大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我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每年讀書(至少)五百本,寫文(至少)五百篇,演講授課(至少)五百小時。 本版文章歡迎個人或非營利單位轉載,營利單位轉載,請來信取得授權(切莫私自轉載)。

Zen大著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