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處方箋

活在死亡之中

By Zen大
on
2007-01-01

活在死亡之中

文/zen

打從人呱呱墬地伊始,就不斷的朝死亡邁進。每一時、每一分都令我們更加靠近死亡。

過往醫療不發達的時代,人類平均壽命僅有25歲,嬰兒早妖乃或者罹患天花霍亂而死者筆筆皆是,人類每一天都與死亡共處,每個人都得學習接納死亡在自己身上發作的可能,人類在自然面前謙卑的活著。

進入現代社會,科學發達的其中一個成果是醫療科技迅速發展,各種疫苗陸續出現,另外救助病患的白色巨塔也一座座的落成,首先是疾病被白色巨塔規訓,後來連老化(乃至死亡)進程中的諸種症狀也被白色巨塔所收服,每個死去的人都有一個病因(或者說非得有一個病因不可),人類被視為機器,老化或死亡是因為機器耗損而為能及時順利修補的緣故。

由於醫療科技的發展,白色巨塔不斷壯大,逐漸奪取社會世界其他部門對於生老病死的詮釋權,現代社會透過白色巨塔、政府官僚、廣告行銷等等手段,將疾病、死亡隔絕於生活世界之外。電視上的廣告、街頭的商家更是生意盎然,絲毫不見死氣。當社會發生重大意外,媒體上出現的死亡,必定經過馬賽克加工,社會輿論甚至責罵刊登死亡的媒體,用道德輿論壓力迫使死亡從現世真實中消失(雖然它其實不曾消失,每日每食的在社會的角落發生)。當身邊親人遭遇死亡,必先由白色巨塔接手宣判,然後迅速的收斂處理,絕不讓一點死氣露出巨塔之外。

當年幼或少壯之時,肉體成長茁壯,一切生意盎然,死亡對於年輕的生命來說,遙遠而不切實際。邁入壯年,雖身體機能逐漸走下坡,然而事業上的成就和權力的襲身,讓人遺忘了不遠處的老年與死亡。唯獨偶感風寒,甚或與性命交關的意外擦身而過時,才偶爾想起死亡來。

我們活在一個虛假的永生社會裡,這個社會頌揚愛、青春、肉體、歡娛與生命,將死亡、疾病、老年給邊緣化,甚至污名化,即便親身經歷時,都那麼不切實際。

我害怕這個虛假的永生社會,這裡看不見死亡,否認死亡的存在,拒絕讓死亡擁有地位,導致絕大多數人直到死亡降臨,才被迫學習接納自己死亡。

我們的社會不斷的頌揚青春,企圖以基因與生化科技在有限的壽命裡創造一個無齡世代,於是我們有一大堆四五十歲卻看似二三十歲的人類,這些人類大量大量採買永駐青春的商品,盡其一切能力杜絕老化在肉體彰顯。

我從來就害怕那樣無齡人種,他們自以為青春無敵,甚至可以不斷延續直到死亡降臨的前一課,然而歷史太短,這樣一批享受無齡化產品的人類還沒走到百歲的階段。如果人們不願意在五十歲接受自己終將老去、甚至死亡,那該是在幾歲?我無法想像這個世界上有一群群八九十歲的老人卻成天在臉上塗抹著抗老化商品。我必須承認我的膚淺步,無法承受這樣的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無齡烏托邦。

我害怕電視上那些完全猜不出年紀的明星所代言的無齡化商品,這些商品賺盡愛美/怕老/怕死之人的金錢。更害怕信奉無齡教的人口越來越多,這些人崇拜青春美貌,視年老為無可救藥的絕症。人類越崇拜年輕,便越追求虛假永生所必須的具備的資訊/知識,成就一個極具深度的膚淺社會,人們對於如何抗老化侃侃而談,對於年老與死亡充滿嫌惡,連帶的也將拋棄屬於年老的(生命)智慧。

因著死亡那巨大無法撼動的確實存在,讓人不得不謙卑去思考各種事情,進而幫助人一天比一天成長進步。或者說因著人類有死亡這件必然發生的事情,才導致許多偉大的智慧得以產生,導致許多偉大的心靈得以出現。試想若人類擁有永生卻沒有上帝,這樣的世界會是多麼傲慢無理而令人害怕。抑或者如果人類真能一千歲但卻只有十五六歲的智慧,那該有多可怕?我寧願活在死亡之中,每天一點一滴的老化死去,作個服膺自己年歲的人,安步當車的走完上帝給我的人生。

標籤
相關文章

17 Comments
  1. 回覆

    艾魯

    2007-01-02

    生重病時,很少人會沒有原因而不去看病。
    永生可怕還是永死可怕?其實都一樣…
    該死的時刻人無法掌握,那是神才能決定的。人只不過是盡技術所能地活著罷了,這算是動物求生本能?
    很少人會認為自己活夠老或活過頭了吧?況且這年頭想死還要趁自己有餘力,還沒被送進那座塔前才可以。不然被送進去後才要安樂死在大多數國家(尤其是號稱先進現代化的)中可是難如登天。(笑
    老到一定程度後,繼續老下去大家會高興慶祝,但是過程確有許多人不想面對。
    人會裝扮自己,有點像是某些鳥類會拿豔麗的繩子線條做窩一樣。前者掩的了一時掩不了一世,後者是想些什麼就不知道了。
    死亡在台灣通常只有在同學家人掛點後,教育者才會來個”機會教育”。反而是靠著宗教界各自的觀點來教導。
    但是,我也很難跟別人說”看起來老一點沒關係”…
    這個社會已經到了除了勞力或是無塵室,女性工作不化妝(還要分會不會化妝)就不上相的地步了,要大家都不化妝也有點難。
    在”愛美”同時,別無視死亡應該就夠了。

  2. 回覆

    zen

    2007-01-02

    主要來說 是媒體傳遞一種青春為上老為末的價值觀不斷對閱聽人洗腦
    另外生化科技中如肉毒桿菌等美容保養技術的大幅發展造就出一些五六十歲看起來卻像二三十歲的怪物 更可怕的是 這些人不但看起來年輕 連行為都很幼稚 這以前有個詞叫做熟齡幼稚化
    人類太過仰賴科技的結果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再加上社會圍堵死亡氣氛 例如公共空間中幾乎看不到死亡 我以為那很可怕 人類必須在死亡面前謙卑
    學習和死亡共處 才能懂得作為人最根本而重要的事情
    基本化妝什麼當然不反對 那已經是現代社會運作的一種規範

  3. 回覆

    shawyu

    2007-01-03

    就基督教的觀點來看,
    死亡是人犯罪墮落的結果,
    並不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
    西方社會今天會變成極端恐懼死亡和老化,
    是否跟這種思想背景有關?
    我隨口問問,
    不知道有沒有學者做過這方面的研究。
    對死亡視而不見似乎是二十世紀以來的社會現象,
    死人可以很乾淨地被處理掉,
    不影響活人的生活作息,
    但是在十九世紀以前,
    人類的生活並不是這樣子的,
    有太多骯髒的事必須親手去碰。
    我知道人類過於仰賴科技不好,
    可是如果叫我回到沒有抽水馬桶和衛生棉的時代,
    我想還是算了吧!
    所以我覺得「穿越時空愛上你」的女主角是個大笨蛋,回到十九世紀有什麼好處?

  4. 回覆

    zen

    2007-01-03

    在基督教信仰來說
    人類的死亡的確是罪的結果
    這無疑也是人吃了分別善惡樹但還來不及吃另外一顆樹的結果
    不過 神在大洪水後就和人立約
    說不再干涉自然律的運作
    某種程度上也承認了過去的一切在自然律裡的效用
    死亡也變成人類生命裡的一部分
    只是關於莫後基督再鄰的人從死裡復活到底會用哪種型態 我個人也非常膚淺的存而不論 無法得出任何可能的想像(或者說拒絕想像)
    不過 更是在基督信仰體系內 讓人看見死亡對於人類在自然與神面前謙卑的作用性
    對於二十世紀的虛假永生 我所唯一知道的相關研究室布希亞在符號交換與死亡中所談的
    後來或許有學者延伸研究 但我就不甚了解了

  5. 回覆

    brahms6

    2007-01-03

    我自己觀點倒是看到在基督教社會內
    人是有罪的,並且上帝末日審判將到的文化特徵明顯
    照此說,科學家將他們的信仰與文化,不經意的帶到研究裡面,或許也有可能
    至於防止老化,我自己倒是從社會評價去看
    當人們稱讚20妹還出書討論’敗犬’的時候,年紀較長者,哪敢裝傻
    相對的,如果今天社會是一個崇尚元老
    老即有智慧與經驗的象徵
    反而年輕就是莽撞與無知時,社會又會有出現另一種型態
    部隊,是一個封閉的社會型態,裡面講求老,資深

  6. 回覆

    zen

    2007-01-03

    部隊的老 和這種把死亡和老隔絕邊緣化的老又不太一樣
    這裡說的老是一種生理性的老的絕對拒絕
    社會排擠死亡和年老 假裝其不存在 或者試圖消滅其存在 是很可怕的一種文化霸權的展現……
    讓人接受無齡而非老化才是正確
    人類崇拜年輕也未必全然有錯
    但過度崇拜年輕到一言堂則很可怕
    間接打壓了老人的生存權利
    老化也是一種天賦人權 人想要慢慢的老去並且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並沒有錯 但這個社會的空間看不出尊重老人的存在

  7. 回覆

    shawyu

    2007-01-03

    追求年輕、厭惡老死,
    應該是近代西方文化發展出來的特色,
    他們在啟蒙時代之後有個「發現孩子」的過程,
    在那之前,小孩是被當成迷你的大人來看待的。
    中國一直到清末民初都是敬老的社會,
    你跟一個六十歲的老太太說她看起來有七十歲了,
    她會很高興。
    有錢的老人早早就做好自己的棺材,
    放在家裡每天撫摸,
    每年上一層油漆,
    壽衣也先做好,
    有時還穿著睡覺,
    在我們的觀念中,這種事很難想像吧!
    可是根據當時的記載,的確是如此。
    古代中國人做什麼事都是以老人為主,
    尊重老人家的意思,
    好吃的東西先給老人吃,
    高級的衣服先給老人穿,
    看紅樓夢就知道了,
    賈府上下哪一個敢不聽賈母的話!
    年輕人是被老人壓抑殘害的族群,
    所以二十四孝有「郭巨埋兒」的故事,
    這也是為什麼魯迅要喊出「救救孩子」,
    在這種極度敬老的醬缸社會中,
    年輕人永遠不可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發展空間,
    我們現在能擁有相對的自由,
    應該要惜福啊!

  8. 回覆

    zen

    2007-01-03

    所以 極致是不好的
    極致崇老的缺點也看出其可怕
    ”老年”的沒落 或許是個很值得研究的題目

  9. 回覆

    Ocarina

    2007-01-04

    那我來貼一則只有9天生命的故事http://www.speech.com.hk/kolamlam/day9.htmhttp://www.speech.com.hk/kolamlam/memo_2.htmhttp://www.speech.com.hk/kolamlam/day0.htm

  10. 回覆

    阿基米

    2007-01-04

    可否去除宗教的因素來探討死亡呢?
    我想那會更具有說服力一點,因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不過我個人是相信這世界之後的確是有個不可違逆的存在的,至於宗教,算了吧!

  11. 回覆

    回聲

    2007-01-04

    追求年輕沒什麼不好
    不好的是
    絕大多數的人斤斤計較著三圍、外貌
    不充實能力、內涵與智慧
    年輕時或許還能依靠外表吃飯
    上了年紀卻又愛裝年輕
    言語乏味、心態可議卻不自知
    許純美可以作為代表吧!
    我心疼著她女兒的處境~~~~
    死亡與老化也許不如年輕美好
    但長者的歷練與智慧
    確實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
    可惜的是
    現今社會講求年輕化、速成
    長者的價值被貶低到無人聞問的可悲程度
    我覺得台長的意思也是這樣
    這跟化不化妝或是崇老社會沒關係
    重要的不在外表而在腦袋
    這篇真精彩!!!我覺得Zen是個體察生命又能夠自我反思的好作家。

  12. 回覆

    Keane

    2007-01-05

    我同意zen所說,這個社會的確對死亡是有潔癖的.
    曾讀過一本關於死亡歷史的書,認為管理骯髒.死亡..的企圖,和巴斯卡發現細菌有關.
    而進入現代性的第一步,就是做更有效的規訓(命名)與管理.成功延長了人類壽命,卻也將死亡隔離開來,成為禁忌.使得我們必須特別去學習

  13. 回覆

    Keane

    2007-01-05

    (有亂碼重po一次.請見諒.)
    我同意zen所說,這個社會的確對死亡是有潔癖的.
    曾讀過一本關於死亡歷史的書,認為管理骯髒.死亡..的企圖,和巴斯卡發現細菌有關.
    而進入現代性的第一步,就是做更有效的規訓(命名)與管理.成功延長了人類壽命,卻也將死亡隔離開來,成為禁忌.使得我們必須特別去學習與死亡共處的課程.
    所以 未知死 不知生 的現況還滿普遍的
    現代社會確實有年齡歧視,但我以為:
    不尊重老人是一種年齡歧視
    而動不動就說年輕一族是草莓,同樣也是年齡歧視.
    感覺上Zen所說的適齡表現似乎是以 人生70古來稀標準來衡量的喔(35已中年,50已中老年.那麼才20出頭,卻有中年人外貌,先老起來放的那種,是否適齡呢?)
    今日平均壽命是75-78,因此這句話應改為 人生百歲古來稀 了.(那麼有一群看起來20.30歲的50.60歲中年人也算正常,不是嗎?)
    所以與其說是這社會不尊重老人,不如說是不尊重個別差異性.
    這是我在美國社會學到的(雖然裡面也有種種其他問題存在):
    看過極寬廣的大胖子卻穿得有形有款(有設計師為大尺碼特別畫版型,不是只粗分X,XL,XXL那種)
    60.70歲老人喧囂地穿著極鮮豔色彩衣服搭配俗豔首飾
    變裝皇后穿得就像直接從電影沙漠妖姬走上街道,自在混跡人群
    也有足不出戶,靠外送服務維生的怪喀…
    多種生命形態同時理直氣壯,並具有大量存在感地自在存活著,而這些或多或少都是被我們社會所排除的(或無視的)
    就和Zen的期盼一樣:老化是一種天賦人權 人想要慢慢的老去並且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
    除此以外,我還期盼:
    想穿大紅大紫並染金髮的老人 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
    想裝年輕裝可愛的中年人 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
    不想陽剛的溫柔漢 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
    臭老的年輕人 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
    殘障的人 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
    不喜歡諂媚大人的小大人 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
    人類以外的其他物種 也能舒服的在社會生活
    …自行以此類推喔…

  14. 回覆

    zen

    2007-01-05

    大概是因為我屬於臭老的年輕人那一款
    所以才會如此有感而發吧 呵呵

  15. 回覆

    ZEN

    2007-01-08

    上次回家搬了兩本談老人哲學的書回來
    再加上看了一點符號交換與死亡的死亡政治經濟學部分 等有時間再來重新寫這個題目

  16. 回覆

    keane

    2007-01-09

    你對生命的熱情,與認真碰觸硬題目的精神,讓我佩服.期待你未來的文章!

    • 回覆

      Zen大

      2007-01-09

      版主回應
      你過獎了
      只是我覺得 凡是都應該自己想過然後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盡量不要人云亦云 或者至少想支持的意見 也該是自己思考並覺得合理的
      我很怕台灣社會那種泛道德化的論證方式
      一下子就把議題給談死了 然後 就這樣
      社會繼續惡化
      我不一定能夠影響多少人 讓人聽進我的想法
      但至少 我可以盡我之力 減少對社會的破壞
      2007-01-09 11:49:26

留言至 keane / Cancel Reply

Zen大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我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每年讀書(至少)五百本,寫文(至少)五百篇,演講授課(至少)五百小時。 本版文章歡迎個人或非營利單位轉載,營利單位轉載,請來信取得授權(切莫私自轉載)。

Zen大著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