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品評介

相互依賴、彼此促成-日常生活實踐與社會學知識建構的關係

By Zen大
on
2007-09-28

相互依賴、彼此促成-日常生活實踐與社會學知識建構的關係

文/zen

書名:社會學大有用
作者:彼得‧漢米爾頓、甘迺迪‧湯瑪森
譯者:葉欣怡
出版社:群學

大學和研究所念的都是社會系,畢業之後,依然持續購買/閱讀社會學相關著作,是朋友同儕眼中的社會學支持者,因此一直以來,常被人問到社會學是什麼?念社會系畢業後的出路等問題。簡單說,就是在問唸「社會學到底有什麼用?」《社會學大有用》一書,就是在回應這個問題。

《社會學大有用》一書,實際上是《社會學與社會》叢書中的一本(其他三冊分別為《理解日常生活》、《社會差異與區隔》、《社會變遷》)。主要目的在談「社會學知識的日常實踐如何可能?」

畢竟一門「研究社會的科學」,研究成果不可能束之高閣,但它又是以怎樣的方式,進入日常生活,為社會行動者所採用,進而反過來影響社會學知識的建構(這也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最大的不同,自然科學不會因為人了解了萬有引力,就可以抗拒萬有引力;但人卻可以因為了解了社會不平等的成因,進而致力於改善,當然要強化也是可以)?

全書共分七章,可拆為三大部分。第一章<社會學的實踐:描繪場域>中,作者指出社會學式社會參予的三種類型。分別是「理性科學」(標榜價值中立,社會學應像自然科學,純粹研究而不干預研究對象)、「政治取徑」(認為社會學家英帶有政治意圖的介入研究對象,利用社會學知識診斷、批判現行社會中的缺失,促成改變)、「表現主義」(強調社會行動和符號意義的描述與詮釋,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行動意義,無論研究者自身贊同與否)。這三條路徑,基本上囊括了社會學(乃至社會科學界)一直以來,對於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間的複雜糾葛關係。作者沒有指出哪條路徑比較正確,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選擇,只是看清楚自己身處的位置,能在碰到不同立場研究者之時,避免無謂的紛爭。

第二到五章,是我說的第二部份。作者分別就社會學與治理關係(社會學能否成為政治領域的知識後勤補給系統?本章以紀登斯為例展開探討)、社會學與公共領域的建構(公共領域真能在日常生活實踐議或只是學者的理想型研究成果?)、社會學與經濟生活(社會學知識與日常經濟生活是互相影響的,市場是受專業知識影響的反應)、社會學與社會運動(社會學者在社會運動中該扮演局內人還是局外人的角色?不同角色各自的問題/堅持為何?)等四個面向,以上述三大取徑,從「社會學的用途」這個切入點,將四大領域內部之重要研究分類。

第六、七兩章談社會學的定位、未來與挑戰。社會學知識是透過什麼機制轉化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用語而被社會接受,成為社會行動者理解/分析社會的語彙(例如不平等、階層、社會流動等字眼,原先都是社會學專門知識,如今已經普及)?社會學是否該有界線(作者認為是開放的,因為社會學多半借用其他學科知識以建構自己)?該為誰服務(作者認為社會學是輸家的學科,專替社會弱勢發言;但其實也可能被贏家使用)?

最後,社會學是否真能解釋過去以理解當代、預測未來?如果可以,那麼未來社會將是什麼模樣?如果不行,社會學就真的沒有用嗎?作者把問題拋給讀者,請對社會學有興趣的朋友/學子自行思考,這是本有趣的書,當作教科書看是太浪費了一點。對於社會科學專業與日常生活實踐的關係,本書善盡職責的歸納整理了學術史上的論點,至於該如何用,就看身為社會行動者的社會學者/學子自己了!

標籤
相關文章

21 Comments
  1. 回覆

    brahms6

    2007-09-28

    哈我還以為zen大已經出書了呢

    • 回覆

      Zen大

      2007-09-28

      版主回應
      我很想 不過 還早的很
      2007-09-28 16:03:00

  2. 回覆

    茱莉亞

    2007-09-29

    很好奇那本&quot社會變遷&quot的內容都在講些什麼呢?

    • 回覆

      Zen大

      2007-09-29

      版主回應
      韋伯有中文版
      你可找來看看
      不過我最想看的是日常生活那本
      當初我看英文版很讚 但實在太貴太貴了
      買不下手
      2007-09-29 15:24:10

  3. 回覆

    felixyu

    2007-09-29

    說到「社會變遷」,這是我第一本完整校稿的書,而且裡頭有幾張圖片將英文改成中文也大費了一番手腳。讀了兩三遍,這本的內容是我在韋伯時最喜歡的之一,可惜附篇部分的四篇經典文章,由於在趕出版時程,那時僅做順讀,已無力再細校。每想到此總有些遺憾,因為是本好書,想做到更好。

    • 回覆

      Zen大

      2007-09-29

      版主回應
      是嗎?
      你幫陳老闆做書阿
      最近韋伯又來年度大出書
      我看到資訊的批判終於出了 便買了一本
      除了社會變遷也有興趣外 其他那些文化研究和全球化的書 似乎都太老了 翻譯弄太久了 有點可惜
      最可惜的是 書依然還是很醜
      書不是只有內容翻譯的好就算了 還要排版的有利閱讀 選紙 排版 引刷 裝訂….. 都要考慮(即便學書不用太在意封面設計的美感 但太不在意也不太好)
      對於這些 韋伯恐怕還要再多花工夫 否則很好的書做出來的質感卻少了一截
      寧可書做的讓人愛不釋手 也不要現在這樣打折以爭取銷售(但卻為了掌控成本而犧牲一些細節)
      隨便說說 剛好你做韋伯的書 碎念兩句
      2007-09-29 16:09:24

  4. 回覆

    felixyu

    2007-09-29

    雖然我今年已離開韋伯,但還是辯護一下好了。我覺得所謂的審美觀大家是不太一樣的,其實封面設計已外包了(TCS系列),是個相當專業的美編,後來完稿可能有受到陳總編的一些修正。
    至於所謂的利讀性,他也是愛書之人,對於紙容不容易反光、會不會太透光、印刷著墨度深不深、版面會不會太滿都有要求。所以所謂的醜,應該是您正好與他的審美觀不一致吧。(雖然在網頁設計上我跟他的審美觀也大不同,常起爭執,不過他是老闆,誰贏應該很清楚了)
    我覺得韋伯的問題應該不在書上,而是在於留不住人,想做的事情太多卻又常常顧此失彼,這應該是最大的問題。

    • 回覆

      Zen大

      2007-09-29

      版主回應
      要說韋伯的問題嗎?
      呵呵
      一 市場行銷/發行部分 和連鎖書店的合作關係太過被動 甚至不在乎 這部分現在是無所謂了 本來現在連鎖書店就不愛這個小眾
      二 審美是主觀沒錯 不過 這是生意 生意的話 要主觀也得把客人的主觀當作自己的主觀 而不是生產者自己的主觀 這點是出版業的常識 因為韋伯做的是教科書 才勉強被接受 如果一般社會書用這種水準出看看阿? 看讀者會不會直接跳過 看書店會不會直接上架
      審美的主觀性談的是個人品味 而不是商業行為
      三 你有認真看過韋伯的書嗎? 印的很糟的不少耶 問題…..
      四 tcs的英文原書看過吧? 那個才叫美 不管再怎麼主觀 我都不相信有人說原書比韋伯的中文版醜?
      五 韋伯的問題 不只在於留不住人吧 翻譯問題的市場信任度還需要爭取 過去的紀錄讓很多人觀望這個出版社的出版品 如果你覺得 先出賺了錢再做修訂版是可以的話? 恐怕出版人的專業倫理…..
      現在可能好多了 我很久沒讀(不過還是有買些有興趣的書) 不敢多說
      但印象分數對於品牌形象的傷害 不低阿……
      你喜歡就好囉 我也沒有討厭
      只是 韋伯的書 真的很多都很不美觀
      我想 這不是只有我的主觀而已 還有很多消費者的主觀….也都是和我一樣的意見
      不過 客戶永遠是對的 這句話應該是不適合用在這裡啦 呵呵
      2007-09-29 20:46:31

  5. 回覆

    羊君

    2007-09-30

    版大對於學術出版社的要求特別高唷。
    封面的話,各人審美觀點確實有異,
    不過就「製作」層面來談,韋伯的封面和巨流大部份的封面一樣,是「沉」的、不飽和的,和過去教科書的封面沒多大差別。跳或沉,涉及成本頗大。但「沉」的確實不討喜就是啦。這種差別,如果不懂,虛心和美編及印刷廠討教就知道如何改善了。
    另外,版型設計和主其事者怎麼想有關。陳老版大概想盡量塞多一點字,少一點頁數,減一些成本,然後將省下來的成本回饋給讀者。用心是良苦啦。
    至於翻譯品質,這是韋伯最被詬病的地方。可是他們現在也很努力在改善品質了。第一批「後」韋伯的書好像出版了,大家多給點意見,供韋伯往後繼續改進的參考。
    這年頭,還願意出版學術用書,我都會盡量給予掌聲。

    • 回覆

      Zen大

      2007-09-30

      版主回應
      要求高 是因為愛之深
      再者 學術出版社的角色很特別
      長期被學界教授看清 除非在編輯專業上能出現讓學院教授驚艷的東西 否則很難被尊敬
      翻譯不好 直接就被貼標籤 學院人士是一群主關特強的人 一旦貼標籤 很難改得過來
      所以 我覺得 要做學術出版社雖然值得鼓勵 但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沒有能力作的書 寧可不出(看大陸這幾年改版翻譯書的幅度之大 和過去翻譯品質之糟不無關係) 可以出一些簡單的
      減少初期成本 回饋讀者 這當然是一種面向
      但是 把書作好 把書賣出去 導致總成本降低 也是可以降低定價 更可以回饋讀者 讓讀者擁有好有便宜的書可看 這才是專業…..
      如果就韋伯自己來比 當然有進步 而且不少
      只是 出版是要跟全市場環境去比的 讀者挑書也是 如果想要抓住學院以外的生意 讓學術被社會看見尊重閱讀理解使用(進而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那麼 把書作好作美(讀者之美) 是需要的
      學術書不一定要跳 沉也可以 但要穩重與品質
      日本很多學術書都不花俏 只花錢設計一個書系通用的基底 然後只換書名等相關資料 做小變化 其實會比現在這樣更省
      韋伯如果做書系 其實可以參考(甚至直接抄襲)日本學術出版社在包裝經典學術書籍的書系操作手法 肯定可以便宜又好
      2007-09-30 14:59:09

  6. 回覆

    zen

    2007-09-30

    附帶一說
    翻的爛的教科書 也是學生拒絕買書的原因之一
    又 書翻的爛對於像我買了不少書的人來說 向誰抱怨
    你改版變好關我什麼事情? 會換書給我嗎?
    又我當年因為信任而買了的下場的情緒受傷 誰來賠償?
    所以說 改版 改變形象 除了要做 更要負起社會責任

  7. 回覆

    羊君

    2007-09-30

    版大提出了許多重點,譬如社會責任,就值得學術出版社好好自省。出版做為一種文化事業,在此好像找到了著力點。
    總之,還是給韋伯加一點油吧。

    • 回覆

      Zen大

      2007-09-30

      版主回應
      出版是門生意
      所以 他得要做的夠好
      贏得讀者口袋的錢
      才能實際的幫他加油
      2007-09-30 19:51:19

  8. 回覆

    brahms6

    2007-09-30

    這篇明明就是群學的書
    怎麼最後搞到weber身上了?

    • 回覆

      Zen大

      2007-09-30

      版主回應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
      不過沒想到 如今市場輿論對於韋伯
      沒有兩三年前那麼糟了
      2007-09-30 19:52:01

  9. 回覆

    路人

    2007-10-03

    以一個消費者的立場來說說對韋伯書籍的觀感好了.
    老實說,很久沒買韋伯的書籍了,記不得幾年,但至少有3到4年.以自己每個月少則買兩三本到十本,多則到數十本的量,主要以買人文社會科學的書籍為大宗的人來說,韋伯的書應該多少會買到才是啊?
    為什麼會沒買韋伯的書?
    第一,翻譯過差,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讀中文書跟讀天書沒兩樣,幹麻讀中文翻譯?
    以前,現在就不知道了,韋伯譯者多以研究生為主,碩士與博士班皆有(而且有時是非相關領域的),不過也看過博士生翻譯到讓自己差點吐血的書籍(當然很多博士生程度不見得比碩士生好就是).
    所以翻譯太差是不買韋伯書的最大主因,讀翻譯書更不懂,倒不如自己直接讀原文(但主要也只能讀英文而已).
    第二,書本封面醜到一個地步,這一兩年似有進步,我不清楚,因為已經不會注意此出版社的書籍了.
    前一陣子逛唐山,架上放了一些韋伯的瑕疵書,看了看,折扣很低,我是很貪小便宜的讀者,但仍提不起半分購買慾,由此觀之,我想韋伯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對我來說,就目前的社會科學學術或教科書出版社的品質而言,比較好的,似乎是群學,只是群學出的多是社會學相關書籍,價錢也不低,因此我也不常買就是.
    讀書時,老師總是說要讀原文,在她們的脈絡中,原文就是英文,其實讀國外學者的書,會發現她們也常依賴翻譯書,她們也非天才,能精通法語德語希臘文,從此得見翻譯是很重要的.
    說真的,好的翻譯書很有幫助,以前自己英文能力不好,讀一本原著可能要專心讀一段時間,還讀不太懂,但是有好的翻譯書的話,應該會差很多,讀的量也許會更快更多.
    尤其讀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要大量引注,有時真覺得都把時間花在讀懂英文(或再翻譯出來),而不是深入反思文本意義.
    即使現在讀英文,理解跟速度都算不錯,我還是覺得,中文翻譯非常重要.

    • 回覆

      Zen大

      2007-10-03

      版主回應
      你不買的原因大致和我相同
      但我最近還是買了一本 一來是此人之書我很有興趣 二來算是檢視
      對於學校老師說要看原文書這件事 基本上我是不全然贊同的 一來 這些老師口中的原文書 其實只是狹義的英文書 要知道 這世界上的學術 特別是社會科學 又以古典社會學來說 原文指的是德法文 而不是什麼英文 很多德法原典在英語世界也到很晚(很多比日本晚)才翻譯成英文
      再者 很多英語系學者其實也借助翻譯書之助 重點是有無好翻譯來輔助 而不是事事求看原典 那是不可能的 更突顯學者的後殖民心態….
      大陸目前有這個企圖心 但我想 還要經過幾次改版 才能做出來好的基本款翻譯經典 但完成後 大陸的學術起飛就會非常快
      像日本 很多人也只靠日文譯本學習….
      重點不是什麼版本 而是該版本的書是否忠於原版
      2007-10-03 21:30:44

  10. 回覆

    群學總編

    2007-10-04

    謝謝版主的推薦與路人的美言。我們逐漸在「越界」,進入廣泛的社會科學領域,也會兼及一些文史學門。只是速度不快就是了。我們盡量做到「可信賴」的程度,不敢說每本都精,回過頭來看,我們其實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改善。至於價格仍高,主要是因為我們還找不出「量產」而品質不低落的方法,幾乎每一本書都要纏鬥好幾年,為了維持出版社的正常運作,以至於價格難以平抑,這還要請讀者多多包涵。
    剛剛聽到一個消息,我個人只有嘆息。我們《製造甘願》的譯者之一來出版社找我,說起該書,他說他估計中國大陸幾個大學影印了約八百本在流通。我沒說盜印,只是連堂堂的大學都這樣的影印,我只有歎息了,原來出版社也是一種慈善事業。
    至於兩位討論的翻譯的必要性,我個人覺得如果我們能把翻譯的品質弄好,講起話來比較能夠理直氣壯。不要說翻譯最發達的日本,美國的學生有幾個唸原文的馬克思《資本論》與韋伯《新教倫理》?我很同意兩位的觀點,恰好我又在出版界,那就能做一本就一本的做下去,也算一種「實踐」吧。

  11. 回覆

    賺太多了

    2007-10-05

    請問群學總編:
    「社會學大有用」得到了國立編譯館翻譯補助一個字元數1.2元的補助(參考網址:http://www.nict.gov.tw/tc/buyinfo/buyinfo.php?class_id=11),也就是全額補助翻譯費還有剩,一本不到400頁的書,竟然賣650元,是否賺太多了?
    另外,此書原文有356頁,譯出來正文也卻只有3百多頁,是否有節譯或意譯是否也應向讀者說明?

    • 回覆

      Zen大

      2007-10-05

      版主回應
      我回答可能不太好啦
      不過 因為這書是我同學翻譯的
      稍微代答一下
      群學這本書 翻譯費付的很高
      不僅此書 每一本書都付的很高 而且據我所知 都是社會科學翻譯書中最高的 此其一
      第二 由於要求品質 因此出版時程拖延 所謂補助 也有扣款措施 不知道你有無助益
      第三 文字的厚度是沒錯 但排版上的設計 使得排版成本較高 不知道你是否了解
      第四 學術書首刷僅一千本 要付人事費用 翻一費用排版費用美編費用還有預付版稅 怎麼賺 你算給我看?
      據我自己了解學術書沒有進入二刷甚至三刷 根本不可能賺….
      你覺得你很懂嗎? 可是我覺得不然
      第一 你批評但不敢留下網址與email
      第二 書的製作有各種成本模式 你只覺得書貴 卻不覺得書設計的好
      大概就是有你這種只要便宜 不用管品質的人吧…
      還有 我這裡不歡迎嗆聲
      你要嗆 請自己寫信到出版社去嗆 不要借他人地盤嗆 畢竟我是念社會系出身的 不甚喜歡這種無知的批評
      還有 什麼叫做賺太多我告訴你
      即戰力 看有沒有三萬字 軟精裝 就要260元
      那才叫賺太多…
      我認為該書訂價的確偏高 但絕對不是一句賺太多 就可以隨便批評的 補助費 又不是出版社每一本書都補助 學術出版有多難做你瞭解嗎?
      你可以說書貴 但書訂價高就等於賺太多 這是白痴腦袋才會想得出來的白痴邏輯….
      貴 你可以不要買….
      還有 與其說群學的書貴 不如說台灣的學術出版長期太過不顧專業性 不知道提升品質 將價錢壓的太低 你知道日本一本學術原典 要價五六千塊日幣嗎? 甚至厚一點的 還拆兩冊 就算扣除物價 算起來還是很貴 比起以便宜著稱的日本書來說 學術書就是貴 此外 英美德法也都是如此 正因為學術書銷量極小 製作成本又高(翻譯難 費時長) ….
      還有 連開本 每頁滿版字數都算不出來的人 還敢質問原文和中文版頁數差不多 看不出來是刻意設計的嗎?
      2007-10-05 07:48:53

  12. 回覆

    群學總編

    2007-10-05

    版主,抱歉,讓你惹上麻煩。我個人倒是很高興有人來質疑,要不是「賺太多了」還看得起我們,才懶得出聲向我們質疑吧。所以還是要謝謝「賺太多了」。
    然而,對不起,我不擬多做解釋,在此我只強調一句:我還是頭一次聽到有人說我們賺太多,我會好好檢討,怎樣才能名符其實?
    謝謝版主和「賺太多了」的指教。

留言至 Zen大 / Cancel Reply

Zen大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我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每年讀書(至少)五百本,寫文(至少)五百篇,演講授課(至少)五百小時。 本版文章歡迎個人或非營利單位轉載,營利單位轉載,請來信取得授權(切莫私自轉載)。

Zen大著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