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想出版

iPad來了,電子書靠邊站

By Zen大
on
2010-12-28

iPad來了,電子書靠邊站

文/zen(本文寫於2010/11/29)

終於,蘋果迷引頸期盼已久的iPad正式來台販售,雖然首批僅一萬台,且多和電信業者搭配無線上網月租費,又有一些人叫囂說iPad在台灣買比較貴,且iPad缺了不少功能,不過,iPad將會如iPod與iPhone一樣,在台熱銷,掀起一股旋風,將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台灣電子業者推出的小筆電和電子書,雖然都信誓旦旦地說不會受影響,甚至能力抗iPad逆向取得佳績,不過,實際情況恐怕不如業者自行宣布的那麼樂觀。台灣雖然有不少人積極投入電子書市場,但卻沒有認清iPad與電子書之間的本質差異,而錯估對手的形式很可能讓自己陷入失敗困境之中而不自知。

從一開始,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早在一開始,就認為小筆電或電子書絕非接軌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的產品,賈伯斯不客氣的說,小筆電不過是搭配了看起來很吃力的螢幕,速度很慢的CPU等古老而廉價的零件,根本是低階的筆記型電腦,使用上和個人電腦無異(不方便的地方也同樣不方便)。言下之意,當iPad(包括其他電子大廠將來跟進推出的平板電腦),小筆電將毫無競爭力,更別說iPad的價格也才比小筆電高出5成左右。

至於電子書,雖然亞馬遜創下了電子書銷售量超過紙本書的佳績,不過,賈伯斯說「我們會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繼續往前進」。而相較於電子書專攻單一「閱讀」領域(書籍報章雜誌都算進來亦無妨),iPad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就是人類的「數位生活」,因此,iPad除了擁有電子書的功能,還可收發Email、上網,收看電視電影(影音),打電玩,玩音樂,播放照片等七大功能,消費者可以透過iPad提供的七大功能來建構自己的數位生活風格,這是電子書所遠遠不能及的消費的「符號價值」(自我/身分認同的完整建構)。

有人說iPad不能打電話也不能拍照,那是因為蘋果假定擁有iPad的人都有iPhone,而iPhone已經有這個功能,兩者可以互相搭配,不需要功能重複。蘋果的i系列是為了進軍人類未來的數位生活時代而設計的「介面/載體」,目的是將人類數位生活所需的各種可能全都包含進來,但只由蘋果來提供最低限度的軟硬體「介面/載體」(也就是蘋果i系列之相關產品),其他蘋果所不能或不願意提供的,則由蘋果開放給全世界有興趣的業者來經營。例如,iPad的使用者可以透過蘋果所核准的蘋果商店下載自己想要用來改進/強化iPad的付費軟體(這也是為什麼iPad沒有USB)。

也就是說,當其他電子資訊業者都還把自己當成製造業或電子業的時候,蘋果已經早一步把自己當作「媒體」。誠如過去紙本時代的主要核心業者(如報紙雜誌圖書)會自己設計載體一樣,蘋果也自己設計未來消費者建構數位生活風格所須的「媒介/載體」,這也是為什麼iPad的設計讓自己非常簡潔素雅,讓自己像一面鏡子一樣,不主動添加太多的功能。

從iPad的設計來看,就知道他比電子書的企圖心要大很多,而如果說iPad的打算是打造數位生活通用的標準載體,那麼,電子書想搶時的就是數位生活中關於閱讀這一領域的市場。兩個市場誰比較大,幾乎可以說是一目了然。

除非重度讀者才可能選購電子書,一般人只要選購iPad(或將未來的平板電腦全都包含進來),就可以滿足基本的閱讀需求,但是,iPad還可以打電玩(看看今天線上遊戲市場的商機,FB上的遊戲的熱門度),上網,聽/玩音樂,看電視看電影聽廣播…,以人類希望付出最小成本取得最多功能的人性心理,還有多功能整合的便利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的情況下,無論多少人刻意放化唱衰iPad,但iPad注定成為未來數位媒介時代的大眾載體的標準規格,電子書只能偏安閱讀這個分眾市場,而且在圖書平均單價太低的市場(如中國、台灣等國家),電子書還會因為硬體本身的價格過高而無法有效普及,再加上iPad強大的多工複合,已經虎視眈眈地在搶食「大眾/普通閱讀」市場,電子書閱讀器除非能出現跨領域整合或劃時代的革命,否則,要與iPad爭勝的機會是越來越渺茫。

去年政府宣布加碼投資電子書閱讀器,還樂觀地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數位閱讀的產值將會上千億,我認為最好不要過分樂觀,好好地研究iPad與電子書間的差異,作出正確的調整,才不會將白花花的國民血汗錢浪費掉。

標籤
相關文章

留言

Zen大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我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每年讀書(至少)五百本,寫文(至少)五百篇,演講授課(至少)五百小時。 本版文章歡迎個人或非營利單位轉載,營利單位轉載,請來信取得授權(切莫私自轉載)。

Zen大著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