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文章

人人當老闆 職場煉金術 寫作有方法 逆社會觀察 教育與學習

靠一支手機,就能搞定影片拍剪後製與上架的時代

By
on
2023-03-15

本文發表於生鮮食書
疫情第二年的某天傍晚,我搭公車回家的路上,偷瞄到站在我前面的一個高中生,雙手拿著手機,並不是在打電動或是跟人傳訊聊天,而是在剪片。正在編輯,應該是當天稍早前,他跟其他一些同學參加活動時,由他拍攝的影片。
一路上,我時不時瞄一眼他的進度。先是剪輯,然後上活動字幕,最後放了一點後製。
當時的我,感嘆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強,能夠自己拍片、自己剪片,自己經營自己的社群平台的時代。
我不免想,我眼前這個正專注剪片的青少年,搞不好下一個How How或阿滴,未來的百萬影音頻道網紅!
畢竟如今是一支手機就可以搞定所有一切影片製作的時代了。
哪像我年少的時代,會使用桌機、會上BBS,能夠與人在網路上打字聊天,已經算是數位世界的先進人士(那個時代的大人們還會告誡小孩不要上網,網路上很多詐騙)。
出社會後,有自己的部落格發表文章的人,慢慢增加。那時候能夠自己拍照放在部落格上,已經很潮(當年最紅的網站,是許多年輕女生放自己生活照供人瀏覽的無名小站)!
再後來則是社群平台崛起,越來越多人有自己的臉書、IG、推特、領英、Line、Youtube、Vlog帳號,才跟得上時代,而今的年輕人當中有許多人從小就有自己的社群帳號,會自己拍片、剪片,經營影音頻道,或是錄製自己的播客。
前前後後也不過才三十年,人類卻是從內容接收者成為內容生產者不說,產製內容的年齡越來越小,品質卻未必差。
更讓人驚嘆的是,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是自己摸索軟體,從做中學,土法煉鋼,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方法竅門,並沒有拜師學藝。
特別是疫情發生後這幾年,實體生活被迫暫停,人們分流上班上課,不再群聚,各種社群成了人們交流聚會、休閒娛樂、工作經商不可或缺的平台,更讓這個世代的青年人,快速適應且學習使用各種能在社群平台上發表影音文字訊息的工具。
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透過平台發表文章或影片,就是在對全世界放送訊息。
非數位原住民如我等「老大人」,應該反過頭來跟年輕人學習,善用各類社群平台經營生活、工作與人際關係。
雖然大人們好像永遠都會對青年世代喜歡使用的平台,抱持著批判與不滿的心態檢視。就好像當年不上網的大人,將網路視為洪水猛獸,而今的成年人,常常也把自己不太擅長使用的網路平台,視為可能傷害青少年的存在,意圖以大人的力量禁止。
當然,網路過量使用,不管什麼年紀的人,都會出現副作用。
也不是不能理解大人擔心心智仍未發育成熟,判斷力仍需要鍛鍊的孩子們在網路世界可能受到傷害的心情。
只不過,網路上有壞人,就像實體生活也有壞人一樣,我們只著碰上時避開,而不是放棄使用網路!
若還想以家父長心態,以成人的權力,逕自頒布禁止使用某某社群平台的命令,老實說,成效不會太好。
想想我們自己年輕時,如何不屑大人們對我們警告網路的危害?
而今的孩子們,又怎麼能聽得進去大人們反對自己使用社群平台的說法呢?
在我來看,與其禁止,不如好好學習,認識這些平台及其使用方式。
不妨抱持請教的心情,請孩子叫自己使用他們現在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或是請孩子教自己拍片、剪片與經營平台的方法?
也可以跟孩子討論關於網路霸凌、網路詐騙、網紅網美與網路意見領袖等議題,聽聽看孩子們的看法,由此掌握孩子們的狀況!
說真的,青少年要蛻變成熟長大,就是需要透過反叛大人與成人世界對抗的過程,學習發展出自己的獨立意志。這是社會化過程很重要的一環。
更根本的來說,孩子很可能為反對而反對,只是希望跟父母不一樣,因為只有表現出不一樣,才能夠從過往的依賴狀態中脫離,才能慢慢創造出自己的獨立人格。
大人們則是得學習接納跟自己不一樣的下一代。
只不過,生長在數位時代的青少年,用以展現叛逆與獨立性格的方式,是跟父母使用不一樣的數位平台,或是在數位平台上發表父母或成年人覺得感冒的內容。
那跟實體時代的青少年,透過偷偷抽菸或罵髒話等偏差行為來表現叛逆與自主性格,本質上沒有不同,只是表現媒介與手法上的差異而已!
而今的時代,已經不流行高壓管制,甚至也不太流行假裝平等的朋友關係,反而是如果你比他們還強,比他們還懂得怎麼使用這些社群平台,讓他們對你感到好奇,想跟你學習請教,搞不好還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如今越來越多社會生活,都被搬到網路上,以社群的方式進行。好比說學習,有各種提供專業知識或鍛鍊方法的學習社群存在。再好比說,從在地生活社團,我們可以得知鄰里大小事。關心交通、政治,翻譯、文學、烹飪,血拚購物、投資理財、追劇、旅遊等等議題的國人,都有相關的社團可以參與,青少年生活有青少年自己的社群,也很合理。
或許,那會讓上網時間拉得很長,然而,只要該做的事情沒有被耽擱,或許上網時間長就是數位社會生活的副作用,因為食衣住行育樂與工作,都已經大幅搬上網了。
雖然大部分的生活都已經在網路上進行,不過,卻不是直接將實體世界的做法搬上網路就可以了。我們這一代人,特別是長大後才有網路使用的數位移民,跟生下來就有網路的數位原住民不太一樣的一點是,我們必須學習網路世界的各種平台使用規則,像是《最強網路交友聊天室》教我們如何在網路上與人發言與聊天的互動規則,否則很可能犯錯出糗而不自知。如果只是出糗就算了,怕的是搞砸工作與個人品牌,因為網路上的言行舉止,稍有不慎,很可能被炎上,成為話題中心人物。
再好比說,《日本頂尖知識Youtube資訊彙整術》教我們怎利用網路收集資料;《如何做出爆紅Podcast》教我們製作播客節目;《TikTok百萬流量全公開》教我們製作適合TikTok的影片內容,學習如何《短影音流量變現》;《Instagram社群經營致富術》與《IG玩家成功術》教我們使用IG聚粉與變現;《商業社群建構教科書》教我們透過網路經營社群;《明星MV攝影師教你用影片說出好故事》教我們拍出好的影片故事…。
學習使用數位平台的方法訣竅,經營好自己的數位生活,不管是要拉近與客戶、粉絲或親朋好友的關係,當個優雅的《斜槓青年》、《知識變現》,還是實踐財富自由都沒有問題!
延伸閱讀如何在FB、YouTube、IG做出爆紅影片,財經傳訊從零開始的YouTuber實戰養成教室,尖端我也要當 YouTuber,碁峰爆紅直播主的經營密碼,台灣東販抖音,商業週刊社群經營一定要會的影音剪輯與動畫製作術,碁峰我是GaryVee,方智第一次拍電影就上手,原點提升平台流量的影片行銷術,原點

職場煉金術 寫作有方法 教育與學習

知識乾貨的呈現格式:看羅胖的<啟發>的門道,學到如何寫出暢銷乾貨文章?

By
on
2023-03-11

關於啟發這本書的影音介紹請見此:啟發

日前博客來會員日,買了羅胖的新書<啟發>,略看幾篇後,發現除了乾貨外,還看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那就是,市面上很多面對商務人士的非文學類暢銷書,大概都是使用這些格式寫的。
我猜很多人不會買,因為這個是羅胖的音頻節目的精華集,很多人以前都聽過了,也得到了文章的乾貨!
但是,我強烈建議買,這本書,你如果看懂羅胖設計出來的精華萃取與呈現格式,對自己表達專業,幫助很大(雖然現在很流行使用AI生成寫文章,但說真的,現在的AI生成寫的文章還不能創造觀點,更別說提出啟發創建,比較多就是故事跟事實資料的彙整,那些AI寫的文章,基本上你還是要改要驗證,花的時間不會比自己直接寫一篇來得少;或者說,身為專家的你,也不是每天要寫幾十篇文章,卻希望AI幫你代勞,這是短時間看似節省時間,長時間卻會磨損邏輯思考批判思考與修辭技巧的事情,不是不能做,要審慎思考與判斷)!
舉個例子,這些文章的第一段,通常很短,告訴你接下來這段內容要給你的肝或的來源,或是聽專家說起的某個事情/概念,或他在書上讀到的一小段細節(這個就是我在拆書為文工作坊專門講的東西,如何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好東西,拆出來,加上文章的其他元素,組合成一篇新文章),通常只有兩行。
中間就是精華,俗稱豬肚,如果沒有特別要談的重點,就是給你兩三點啟發,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講,就專注地講完。
最後則是啟發的歸納與延伸!
然後,每一篇一定都有讓你很想背起來的金句(這就是傳統乾貨之所在)。
為什麼我說要買這本書呢?
因為你每天聽一分鐘,會以為得到乾貨就很有收穫了,很少會去留意藏在裡面的寫作格式或模組,當你買下這本精華集,你一路快速讀過去,很難不去做文章間的橫向比較,於是,就看出格式與模組的奧妙。
文章裡,大概會出現故事/案例+觀點+啟發,參加過我的快速寫作的秘訣、拆書為文或實戰小品文工作坊的夥伴,應該都有學過。
寫這篇是想跟大家說,大師也是用這些套路,實際上如果你去跟出版社提案寫一些專業普及書,總編也還是給你這個套路,請你務必參考~
這個學來用,不管是錄一分鐘乾貨還是寫篇數百字短文介紹乾貨,都會很有幫助!
好啦,還沒買地去買回來看,紙本比較好,可以讓你快速橫向的比對很多篇文章,找到你喜歡且能馬上開始跟著抄的版本!
如今是個到處都能找到乾貨的時代,專業人士不能滿足於得到乾貨,要搞懂如何製造或推廣乾貨,也就是要成為造乾貨人而非接收乾貨人。
歡迎參加
拆書為文工作坊

逆社會觀察

大部分的文章都重視資訊品質與可信度,唯獨新聞報導不甩…

By
on
2022-11-09

寫文章或論文或企劃案的時候,除了反駁需要,通常用來建立自己論述,支持論點成立的資料,都要嚴格審查出處,確認信度效度。
這是為什麼論文裡引述的每一句話都要有所本,使用的統計數字都會檢視出處。
因為資料是有品質差異的。
資訊學說到,垃圾進只有垃圾出。
我想,這是在學校寫過報告,唸書寫過論文、出社會寫過企劃案或廣告文宣,甚至會議紀錄的讓都應該知道的常識才對?
不過,這一套在製作新聞報導時,就不適用了。
我們社會的媒體當中,有一些會不斷引述沒有任何公信力,過去經常犯錯,品質很糟糕的資料來撰寫成報導,不查證,也不是用來駁斥,還會以預設他們時正確都方式去擴散。
真的是跟社會常規很不一樣的運作模式。
不過,如果搞清楚其目的跟其他文章不一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不過,那些報導還是會因為信任偏誤,或第一時間挑起的情緒反應(加上睡眠效應)而產生效用。
歡迎參加
破框致勝分享會

閱讀資訊饗 教育與學習

不用學速讀就可以速讀的方法

By
on
2022-10-25

我第一次體驗到,不用學習坊間的速讀術,也能順利而快速的瀏覽閱讀抓重點,是大學時期閱讀,霍布斯邦的三部曲大部頭歷史論述的時候。
一開始也是逐行逐頁逐章的讀,只是讀到一個階段之後,赫然發現藏在字裡行間的文章結構(這套結構我後來慢慢摸索,開展出一套<超快速讀書法>的文本七層次,課程裡有介紹),便試著先用我自己抓到的技巧速讀看看,結果發現完全可以讀得懂作品講述的東西。
後來,我就經常運用這套方法,快速瀏覽一些我覺得不需要細讀的作品。
簡單來說,一篇文章必然包含著題旨,論點,論證和結論四個部分,甚至每一篇文章,每一本書必然都包含以上四組東西。
論證是為了說服讀者而寫,除非你需要仔細推敲或享受閱讀過程,否則未必需要花時間瀏覽(當然閱讀論證,有助於提升邏輯思辯力,也能和作者產生交流對話),可以直接到擺放文章論旨論點與結論的地方,抓取重點即可。
論旨通常出現在文章第一段,結論出現在最後一段,同時也是論旨的重申.至於論點,會出現在第一段的後半部與結論的前半部,跟論旨很像.差別在於,論點還會繼續出現在文章的每一段的開頭與結尾處,而文章其他段落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論點的論證,這些就可以適度地跳躍或忽略不讀。
所謂的瀏覽,就是只抓取作者的論點,以採信或姑且接受這個作者的論點為真的前題進行閱讀,就可以利用結構抓取重點,快速閱讀。
歡迎參加超快速讀書法 

寫作有方法 在地想出版

素樸版的合理引用論

By
on
2022-09-09

有些人,以為自己可以鑽合理引用的漏洞,對於逐字照抄太過漫不經心,其實不是很好。
他們是怎麼構思規避方案的呢?
舉個例子,假設有個人寫了一本書,內文總共四十篇文章,每一篇文章各佔全書2.5%的比重。
每一篇文章,都引用一本書的內容組織而成。
四十篇,共引用四十本書。
後來,該書中某篇文章讓被引用的作者發現,向對方抗議,說他抄襲自己的作品,要求書籍下架,賠償損失。
結果,此人便以我的書是合理引用來解釋。
意思是,我整本書只有2.5%是引用你的書的內容,以我的書稿引用比例來看,算是合理引用範圍內,而且我有註明出處,也不是整篇的引用,而是從你的書裡各處摘引內容後組成,不能算是抄襲。
真正的合理引用是,這四十本書被引述的內容,必需穿插出現在全書各個不同章節篇幅(例如,某一篇同時引述了四本書不同段落,作為構成該篇文章論證資料時,為合理引用),而且必需與自己的意見穿插交織編輯,能判讀出時基於自己問題出發所撰寫之文章,引述內容只是作為輔助文稿建立論證,或符合論點論證之論述撰寫格式。
拆書為文:重組知識碎片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