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您應該知道的事系列44
(歡迎來參加系統筆記術 NLP主題讀書會)
從大二開始,我就非常熱衷寫筆記,特別是讀書筆記,無論讀什麼書,都會寫筆記。
一開始只是抄重點或名言佳句,慢慢開始能夠用自己的話重新組織、整理。
考研究所那年,我更以自己發明的主題筆記術,認真地發展出一套筆記系統,將書籍重點轉化成考試筆記,最後順利考上研究所,且開始教人製作筆記的秘訣心法。
成為職業作家後,因工作需要也持續寫筆記,且有不少發表在部落格或臉書上。
甚至我因緣際會的製作了個人人生夢想筆記,到目前為止還算順利地走在自己規劃的人生道路上。
總的來說,我認為用對方法、勤做筆記,甚至可以改變人生進程。
從腦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到社會學乃至NLP,不約而同提到了「自我實踐預言」。複雜理論且不去談,簡單說,客觀世界不存在,人所經歷的是人所理解/認知的主觀世界,人的世界是人自己的想法意念價值觀所構成。在這個前提下,一個人腦中所想所思,最後都會發生。
習慣悲觀思考的人,看出去的世界都是悲觀的,即便碰到好事也會悲觀解讀,在這樣的思維慣性下,人生很難開心得起來,更別說過得好。
人的想法意念,轉換成文字,透過書寫或口語表達對世界訴說出來之後,將會招聚、吸引同質性的訊息靠近,悲觀的訊息會招來悲觀訊息,開朗的訊息會吸引開朗的訊息。同樣的道理,習慣說刻薄尖酸或悲觀負面訊息的人,不太容易招聚都是樂觀開朗正向積極的人靠近。
人以群分,人更容易跟同質性的人在一起,於是,悲觀的人聚在一起彼此取暖,發展出龐大的社群,過著客觀來看也許不悲慘但主觀面卻覺得很悲慘的人生。
設定大腦,過好人生的NLP筆記術
說了一堆,跟筆記術有何關係?
有的,把筆記當成動詞時,乃是一種轉化內心想法意念為文字訊息的記錄過程。
當我們腦中形成想法時,其實並沒有固定的文字表達方式,一個訊息可以有許多種表達方式,端視每一個人的挑字選句偏好而定!
舉例來說,逛街時看到一件很漂亮的皮衣,看了一下價錢,超過平常購物的價格區間時,有些人會直覺脫口而出「這好貴喔!」、「我買不起」,但是,同樣的感覺另外一些人會選擇以「這皮衣不便宜喔」,「我現在沒有購買這件皮衣的預算」來表達同一個感受。
也就是說,一樣的感受,可以挑選不同的文字來傳遞,而不同的文字則會形塑不同的思考與行為模式(思考與行為模式的慣性化又會發展成人格特質),再回頭強化/影響一個人的人格與行為決策。
前面我有提到,當我們有了一個感受之後,因為選擇了不同的文字組合來描述時,會對自己與世界傳達出不同的意涵,招來不同的訊息。這些最後往往也將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同樣的感受可以用不同方式文字訊息傳遞時,我認為更重要的不是哪一種傳遞方式更能抒發情感,而是哪一種表達方式對自己的身心靈比較沒有傷害甚至有益處!
我曾經說過,當年我接到授課邀約時,雖然疑惑猶豫,但還是選擇答應再說。另外一些人接到邀約,同樣猶豫疑惑,卻選擇拒絕,恐怕就是思維慣性作用下的選擇表達方式差異的結果(因為我給自己一個規定,接到新合作邀約一定要答應)。
回到筆記,筆記說起來是訓練我們幫自己的想法感受挑選文字(定錨/框架化)的紀錄過程。
一個有寫筆記習慣的人,如果長期觀察自己的筆記紀錄,可以看出自己的思維想法的變化。
當一個人只是順其自然地寫筆記都有如此功能,如果,我們刻意利用筆記記錄過程,來修正(重新設定)自己的語言表達結構,從而回頭調整自己的思緒構成邏輯,進而翻轉整個人的思考邏輯與行為模式,會發生什麼事情?
或許有人會問,那寫文章不也有同樣的效果?
文章跟筆記有微妙的差異,文章是經過縝密思考與修改後的文字組合,已經高度結構化與系統化,當然,閱讀文章還是可以看出撰文者的思維與行動背後的邏輯,但是,文章的功能主要在確切傳達訊息。
筆記則不然,筆記是一種進行中,未完成,且可以持續修改的開放性紀錄文本。善用筆記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客觀的審視自己的表達方式與表達方式背後的思考邏輯。
重新設定大腦的筆記術
那麼,具體來說,如何使用筆記技術調整個人思維邏輯與行為決策?
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當腦中因外界環境的碰撞產生想法時,把腦中想法轉化成文字寫下來。此時只要跟隨自己的表達慣性,以文字充分紀錄即可。
第二,寫完之後,放一小段時間,五分十分或十五分鐘都可以,再回來檢視自己所寫的文字組合狀況。
第三,讀完之後,以客觀第三人的角度,從0到10分,給予評價,評價的標準可以自訂,但我建議不妨從表達的積極/消極面來評估,分數越高越積極正面,反之則反之。
第四,修改既有的文字組合規則。
可以自己先改改看,再借用其他世人公認的好版本來輔助修改。
絕大多數人會碰到的人生問題或想法感受,過去的歷史裡都有了絕佳版本可以參考借鏡。
再調整想法感受的文字組合方式時,可以直接模仿借用優秀者的版本,不需要自己想破頭。
人生的問題不外乎人際關係健康財富工作生死價值觀等,針對這些領域找尋合適的作品來參考,拿好的作品跟自己的文字進行交叉比對,將你覺得可以接受的較好表達方式覆蓋掉你自己的,並且重寫一遍,制定出新的版本。
第五,反向輸入。
不是寫完新版表達感受的文字紀錄筆記就好了,還得要反向輸入自己的大腦,或唸或背或設定情緒試著實作看看都好,總之,要給自己的大腦設定新的基準,並且要求自己往後人生不可以直覺的使用過去的文字組合慣性,要開始著將新版本當成表達情緒感受的定版。
這套技巧是借用認知科學、腦科學、習慣學與NLP所建構而成,雖有其學理根據但更重要的是有效,我們可以透過選擇新的文字表達方式反向重新建構自己腦中想法感受的表達系統,從而改變大腦思惟與表達慣性,從而改變人生。
因為當我們有了新的表達系統後,傳播出去的訊息將會招來新的資源,而新的資源將會成為打開新的人生道路的契機!
想知道更多關於寫作的秘訣嗎?
歡迎參考寫作有方法專區的文章
或是來參加快速寫作的秘訣課程
關於寫作,你應該知道的事情(系列文章)
歡迎來參加快速寫作的秘訣
1.有個糟糕的開始好過不開始
2.你的習以為常與理所當然可能是別人的新世界…
3.如果我是現在才開始發展文字工作…
4.放輕鬆,寫廢文,反而更能聚焦目標讀者
5.盡可能,寫作(工作)中不接電話
6.文章的結果,並非一蹴可及
7.部落格的被動收益不容小覷
8.想當職業作家,需要的是穩定的專欄
9.珍惜被退稿的經驗
10.你知道自己專業領域的門檻嗎?
11.抱持活用之心閱讀&檢視資訊
12.寫作人只是意見代理人而非創造者
13.累積基礎書單
14.職業作家,與現實對決的勇氣
15.關於稿費,不要管字數價格了,想想寫作時間吧!
16.寫不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寫/刪的不夠多…
17.寫不出來的原因之一,是擔心別人覺得你寫的很糟
18.想當作家不是看作品好壞而是產出量能否換錢維生
19.沒事或低潮時就讀書啊,不然要幹嘛?
20.在故事氾濫的時代,創作人想突圍必須破格...
21.寫書的秘訣:把讀者當白紙而非白癡
22.常有人問我,不會有沒靈感,寫不出來的時候嗎?
23.學會拆書寫作技巧,人生事業受用無窮
24.可以被稱為作家的一些根據
25.散文真實性的認定界線到哪裡為止?
26.專家寫書,該披露多少看家本領?
27.專家寫作,不妨從分享業內皆知的 Know How入手
28.非文案專長卻需要寫文案時的發想秘訣
29.有出書規劃的人,把書寫出來就是你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30.專家出書常見的三大盲點
31.能展現主體性的風格與性格,才是最好的文案
32.蒐集寫書用題材的好方法
33.閱讀訓練──觀察、思考、心得寫作的方法
34.關於寫作,有稿酬且能夠持續寫就很棒了!
35.十個發想寫作主題的方法
36.一天當三天用的趕稿作息
37.存活下來這件事情,也許找出商業模式比單純有才能更重要
38.早上快速開機&進入創作狀態的秘訣
39.設計專屬的刻意練習方案:富蘭克林提升寫作能力的方法
40.常常寫作的您,是否感到耗盡與疲累?
41.別管是否原創或嶄新,只要盡力寫出你的版本就好!
42.想到可能寫成文章的題目或素材時,記得隨手紀錄
43.寫作祕訣之找靈感的十種方法
44.重設大腦運作模式,開展理想人生的NLP筆記術
45.推薦序,也即推薦好書的寫作秘訣
46.下筆寫作之前,不妨先想想下列問題
47.文章要能擴散廣傳,比寫得好更重要的十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