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挺好啊…
這樣挺好啊…
文/Zen大
某天跟朋友聚餐,聊天時赫然發現,自己多了一句新的口頭禪:「這樣挺好啊…」(各種口吻與聲調),即便對方說了一件他覺得並不太好的事情,我也會很下意識地回說:「這樣挺好啊…」。
好比說,有朋友跟我說,最近一陣子公司業績下滑,我會說,「這樣挺好啊,可以趁機想一想接下來該怎麼布局與重新規劃?」業績衰退必然是公司或外部環境出現變化,這是一種警示訊號,若能幫助我們認清問題,找出原因,制定解決之策,那不是很好嗎?
反之,業績如果是上升狀態,其實也是一樣,一定是做對了什麼事情,所以,除了開心業績上升之外,也應該要找出讓業績上升的原因,找到之後,設法強化進一步再拉高業績,不是嗎?
也就是說,不管業績好或不好,都挺好的,因為都反映出了背後的一些原因,更關鍵是找出原因,找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針對事情,制定進一步的對錯!
結果的好壞,只是呈現原因,所以無論結果好壞,其實都挺好的,都是提醒我們應該留意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及早做出合適的應對方案!
「這樣挺好啊…」是一種價值方向的定錨,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先從肯定其存在的態度成接下來,當大腦接收到肯定的訊息,接下來就會啟動去尋找符合肯定面向的解釋,搜尋出適合正面解釋的根據,拼組出一套敘事來自我合理化。
的確,這是一種虛構,但是,人類原本就是擅長虛構的動物,人類透過虛構來將世界編碼、分類,找出隱藏其中的秩序,好讓人類可以順應時勢而活。
好比說神話故事,就是仍不懂以科學解釋大自然運作的原理時,用來讓人認識並建構在自然中生存的一套虛構敘事。
社會科學界有一個重要的前設,稱之為情境定理,當一個人假設為真時就為真,是以宗教社會學研究相信某個宗教為真的人類的行為舉止與背後的制度思想之設計運作,而不介入分辨該宗教究竟是否為真。
世界上發生的事情的好壞,是根據解讀的人的評判才誕生,事情本身並沒有好壞,某種程度是價值中立的,端看一個人怎麼想?
所以,有些人工作收入都不錯卻覺得自己不幸福,因為他只看著自己還欠缺的部分;有些人明明可以稱得上辛苦,日子過得並不好,卻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他看著自己擁有而非缺乏的。
當你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有其正面意義,就會搜尋更多正面訊息將之落實,反之亦然。
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在人給予好壞的評價之前,是沒有好或壞的意涵的,當人貼上好或壞的標籤之後,彷彿在腦中定錨,自此之後,人會不斷蒐集跟自己定錨的方向有關的資訊來自我合理化。
既然無論好或壞都是自己編出來的虛構敘事,那麼,我認為肯定其發生的好的面向,並找出相關的訊息將之織構成一套敘事,長遠來說對自己是好的。
如果世人說這是正向思考,那或許就是正向思考吧?!這樣的正向思考我覺得挺好的,可以幫助我自己建構正向循環的人生經歷,您說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