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以偏概全

生活有感想 寫作有方法 逆社會觀察 教育與學習 經濟與生活

偽理性討論的十大詭辯手法

By Zen大
on
2019-01-23

之前整理了十條我這些年來從事社會評論寫作觀察到的負面思考元素

這幾天再深入仔細思考了一下,再整理出十條,這次是關於這些負面思考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具體與其他意見者進行攻防常用的偽理性詭辯術。

所謂的偽理性詭辯術的意思是,這些人假裝要跟你辯論,言詞假裝成理性討論,但實際上卻使用著各種詭辯修辭技巧,且並沒有打算討論,立場與結論都早已決定好,任意歪曲證據,好服務其結論。

要說明的是,這裡的用法並不全然以嚴謹的形式邏輯概念為依歸,比較是俗民世界生活用法的統整,所以我把一些常見的詭辯技巧做了歸納綜合,詭辯也不是取嚴謹學術定義,而是一種寬泛的不認真講道理的狀態:

1.標籤化,通常對不同立場意見者直接貼標籤,以某種負面刻板印象或概念直接打發。標籤化通常也連接著汙名化,最常見就是綠蛆或藍X或柯粉柯黑之類,直接將某種屬性的人汙名化。

2.資格論,變形有輩份論,簡單說就是討論某個議題得先審視資格,而非就事論事,像次每次談討公務員福利問題,就會被回嗆不然你也去考公務員或是說考不上才會批評之類。

3.道德應然論,訴諸某種政治正確,好比說殺人者死,酒駕或虐童唯一死刑之類的說詞,都是。訴諸道德應然,就沒有論辯餘地,因為跟我不同意見都是錯的。

4.從眾性,變形使用方式有沉默螺旋效應,好比說,當自己是多數時就說少數要服從多數,或是當自己在論證上辯不贏時就說自己是沉默螺旋的多數。

5.假中立,在香港則稱為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在某個議題上假裝中立沒有意見,用字遣詞客氣有禮貌,十足溫良恭儉讓,實際上是偏袒某一邊並非真的中立。好比說,藍綠一樣爛,所以我都不投票;常見的變形還有,其實我原本是我現在反對那一邊的,只是因為某某事件我換邊了,好比說,上次我也是投民進黨的。

6.去脈絡或遮蔽前因,不追究事情的最源頭,而是從對自己有利的點開始談起,好比說郝龍斌要求民進黨先道歉,因為民進黨是暴力政黨,以前也常打人,但卻避談更早之前的國民黨不只打人還殺人。遮蔽前因常常能產生顛倒因果的效用,而遮蔽前因要能成功,通常需要去脈絡化的配合,也就是討論事情不追究來龍去脈,只擷取某一個片段來進行。

7.偷換概念,或是俗稱的打稻草人,先射箭再畫靶心。簡單來說,就是把某句當事人沒說的話塞進那個人嘴裡,常見的起手式是:如果XXX說了OOO,但問題是人家根本沒有說,假設性的如果後面的一切根本不曾發生。

8.人身攻擊,對人不對事,常跟標籤化或汙名化手法搭配使用。這招往往十分惡毒就不舉例。通常講不贏的時候用,或是搭配惱羞成怒甚至是私刑(自以為)正義一起使用。

9.陰謀論,或稱事後諸葛,就事情發生之後在以回溯法挑出一兩個變項,重新以這一兩個變項作為組織故事的關鍵成因。或是直接將某些事件的發生原因歸咎單一個人或組織,好比說羅斯柴爾德操縱西方金融與世界局勢進展之類的;台灣的各種問題都是中共在背後搞鬼。

10.過度推論,其他變形有孤例為證,滑坡謬誤,錯把相關當因果,以偏概全等等,簡單來說,就是所提供的證據不足以支持欲證明的論點。但凡舉證不足或蓋推結論過大都包含在其中。習慣用全稱命題來表達其斷言,最常見的說法有: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草莓族(但理由只是某天下午搭捷運時有個年輕人不肯讓位)。

當然,詭辯不只上述十種,但以上述十種在俗民生活中最常見。

延伸閱讀:俗民社會常見十大負面思考元素

若對論證有興趣,歡迎來參加邏輯思考與表達工作坊

寫作有方法

批評可以,先了解對方的立論好嗎?

By Zen大
on
2013-09-25
批評可以,先了解對方的立論好嗎? 文/Zen大 韓寒曾經不只一次在文章裡提到,一些學者或評論家根本沒讀過他的半篇文章,卻能侃侃而談的評論他這個人與其(可能代表的)論點. 類似的事情,在你我生活周遭經常發生. 明明沒有聽過某個樂團的歌,也沒仔細讀過其發言,卻成天批評或不屑對方. 萬一該團因為某件事情鬧上媒體版面,無論此事情是正面或負面,總是以酸腐氣,嘲諷式的說著批評話. 批評不是不行,只是先讀過或聽...
信仰主基督

活出以馬內利的生命

By Zen大
on
2011-01-01
活出以馬內利的生命 文/zen(本文發表於長老會教會公報) 前一陣子,監察院長王建煊先生在宜蘭的一次演講中談到,大學生不利用寶貴的黃金四年好好讀書,卻跑去打工,簡直是拿黃金當石頭,笨死了。王院長還說,大學生如果真的經濟有困難,應該先申請助學貸款,若有不足,再去打工。 王院長的發言,原本應該是對於少數被金錢所迷惑,沉迷於打工卻荒廢學業的大學生的善意提醒,不過,他卻犯了修辭學上的邏輯謬誤「過度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