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信仰

生活有感想 信仰主基督 心靈處方箋 逆社會觀察

當基督徒心靈生病時,不妨也找醫生看看

By
on
2022-09-02

本文發表於長老會教會公報
日前有位信主的藝人跳樓自殺,事情曝光後,不少網友第一時間湧入其配偶的臉書抨擊她為何不救自己的先生?
經紀人怕已經很難過的妻子難以承受,先行關閉其臉書。
基督徒自殺,這毋寧是信仰危機,也會牽扯到神學問題。神學專業跟個人信仰危機的問題,暫且不談,想從神經科學與肉身病痛的方面談談!
近百年來,腦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承受意外事故衝擊而受損後,性格可能大變,可能失憶、失明、失聰,失去語言能力…,說到底,人類這樣的存在必須建立在肉身的基礎上,雖然偶爾有無法解釋的神蹟奧秘發生(例如語言區受損本應該失去語言能力卻仍能說話),但是,更多時候,人類的肉體是服膺物理法則。
就像魯益士曾經舉過的例子,一個基督徒不會因為憑信心禱告,從四樓走出去就不會跌落地面(是有可能大難不死,但是,萬有引力造成跌落這件物理性事實基本上是不會改變的)。
雖然我們不太清楚,自殺的藝人的實際狀況,不過從報導側面來推斷,應該是有憂鬱症。
雖然其所屬教會不少弟兄姊妹大有愛心,排班去他家陪伴他,妻子也很盡心盡力陪伴他(但要工作沒辦法一直在身邊,況且要求一個沒受過專業訓練的家人一直陪在精神有狀況的親人身邊,其實也是一種不人道的想法),當事人也很積極地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態,無奈仍然發生憾事!
如今不少基督徒的身體若出現病痛,會上醫院看醫生,尋求治療,甚至不少基督徒自己就從事醫療產業!
不過,在台灣,似乎仍有不少人面對心靈方面的狀況時,仍有一種家醜不可外揚,盡量避談的心態,更不會積極求助於醫生。問題是,如今的認知神經科學有許多研究結果指出,某些過去我們以為是心靈方面的疾病,其實跟身體或大腦的病變有關係的,也可以透過藥物控制(雖然會有副作用)。好比說,不少大腦方面的疾病,是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或是大腦本身的結構受損使然,不一定是發瘋或被邪靈鬼附。
第一起震撼美國的校園槍擊案件,兇手寫了一封遺書放在自己的房間,說明了覺得自己怪異難以言說的部分,並請求死後能夠獲得醫學解剖,後來法醫才發現,此人大腦出了狀況,他的所作所為他很可能無法控制!
雖然說,找醫生診斷或治療,也不保證百分百能夠解決問題,只不過,人們多半會想,如果當初我們有把所有可能做的事情都試過了,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我想說的是,如果傳統上歸咎於心靈方面,貌似非肉體方面的疾病,現代醫學的看法是,並不一定就跟肉體無關。基督徒若是覺得自己心靈生病時,除了尋求宗教信仰的慰藉、依靠弟兄姊妹的愛與關懷,禱告尋求上帝的醫治之餘,也許也可以試著找醫生,診斷看看是否也有身體方面的狀況需要解決?願我們都能更謙卑也更堅強的面對病痛與苦難!
認識腦科學主題讀書會
 

書籍品評介 信仰主基督 閱讀資訊饗 心靈處方箋

基督拯救迷失的小兒子,也譴責假道學的大兒子!

By
on
2022-09-01

讀提摩太凱勒牧師的<揮霍的上帝>,以新約中耶穌說的大小兒子的故事,解整個福音的本質。
凱勒牧師說,浪子回頭的故事應該改叫大小兒子的故事。
因為,浪子回頭會讓我們太過將焦點放在回頭的小兒子,卻忘了大兒子這部分。
但是,無論大兒子小兒子,其實都是悖逆,不敬重父親,只是展現模式不同,而後果也很不同。
凱勒牧師特別點出,初代基督徒其實被羅馬人視為無神論者,因為基督徒不獻祭,不拜偶像,不建廟堂(到十世紀之前,基督徒大多只在民家內聚會,教會的型式也更接近民家住宅,而非今天的模樣),和當時世界上的所有主教宗教完全不同…
過去教會解經,經常只側重耶穌所講的比喻或故事的一個面向,但耶穌的教導幾乎都是雙重指涉的,同時對猶太人與外邦人發出一則訊息的不同面向。
保羅後來的補充宣告其實也是,如十字架事件拆毀的,在猶太人是特定救贖論,在外邦人則是迷信神跡奇事或熱愛以道理來印證不思議事的偏誤。
凱勒牧師說,他突然了解,小兒子為什麼要提早分家產,選擇離開家?
就像今天許多人離開教會一樣,因為主流教會裡充斥著大兒子,和大兒子待在一起令人受不了,於是想逃離!
基督信仰除了拯救迷失的小兒子,同時也譴責道貌岸然假道學的大兒子。
許多人從小在教會長大,為何後來卻離開教會呢?
因為受不了充滿大兒子的假道學般的教會群體!
如果認為奉行道德,上帝就會救他,給他好的生活,帶他脫離苦難。
而且他看不起,不能遵守某些聖經教條而過活的基督徒,那就是大兒子心態…,卻也是主流教會的許多基督徒的心態。
想想好像也是,許多人面對離開教會的基督徒,只是在背後說閒話,很少人真的花時間去探訪,關懷,了解,更別說重新接納…
某些教派在譴責同志或自己看不順眼的立場/族群時的態度,其實就非常像那個大兒子。

信仰主基督 心靈處方箋

一個人信不信上帝,與其他信者的言行無關

By
on
2022-07-29

本文發表於長老會教會公報
前一陣子,有個網紅發表了一篇「為何我不信基督教?」的文章,看完作者提出的諸論點後,深有所感,覺得應該有不少人認同其想法,故而想談一談。
年幼的魯義師也因為向神禱告求母親的病得醫治未果,有很長一段時間遠離基督教,不相信上帝!
作者先自陳其身分,父母皆為基督徒,也就是所謂出身基督教家庭。從小也參加教會聚會,該做的事情沒少做過,然而,越是年長,越無法接受自己成為基督徒!
該網紅不信的幾個理由,像是許多基督徒連聖經都沒有好好讀過一遍,怎麼知道自己信什麼?許多基督徒的言行舉止跟聖經並不一致、成功神學信奉者基本跟聖經教導剛好相反等等,諸多洞見固然值得我們內省反思。的確這些年來,基督教會在社會上的聲望名譽,並不盡然是那麼美好到能為主作見證!
網紅列的理由,幾乎都是指向教會裡的基督徒的言行舉止,不符合其認可的道德框架,甚少指涉到信仰本身的核心主體。
若按照其說法,可以更擴大延伸的指出十字架東征、西方帝國主義時期殖民全世界,乃至宗教裁判所等等,基督教過去所幹過的糟糕事,絕對不少!
如果基督信仰僅只是以行為稱義的信仰,那麼其指責完全有道理,不信也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說一套做一套的確是雙標!
然而,基督信仰並非靠己力得救的信仰,而是靠著絕對的他力,也就是致勝的上帝的恩典。
神不是揀選那些在世上聰明有智慧的人成為門徒,神揀選軟弱的罪人。為此,尼采還嘲諷基督教是弱者的宗教!
或許我們的確是弱者的宗教,然而,這不是很大的恩典嗎?
神不是揀選那些高大強壯美好的,也不是揀選有智慧的,更不是揀選多金或出身良好的,而是憐憫揀選弱者失敗者有罪之人!
成為基督徒後,當然不能以此做為自己仍然頑劣的藉口,雖然老我的制約經常仍然還是威力強大,但是,我們要積極順服,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身為軟弱有限的罪人,努力做到聖經中的教導是我們一生的功課。縱然無法完全,神仍不撇下我們,仍然愛我們,再沒有比這更讓人感謝的奧秘了。神並不嫌棄我們的軟弱,反倒更加愛護我們,賜給我們平安與救恩。
這的確是不可思議的特權,也的確有一些人濫用了這些特權。
人並不會因為信了主之後就自動聖潔化,更別說教會包容接納各種各樣仍然被罪挾制,只是初見神的亮光的慕道者、初信者,充斥有罪與軟弱之人,教會裡也的確有皮著羊皮的狼隱藏期間,為要毀壞神的基業。
仍有諸多不足之處的教會卻能持存至今,毋寧才是神恩!
人若不願信,可以找千百個理由來否證基督教的價值,也可指出許許多多基督徒與教會的言行錯誤。不過,這些說到底都是人的軟弱與神的寬容,與神是否為真是否可信,自己是否願意悔改歸順主無關!
信仰生活雖然會與其他弟兄姊妹往來共事,信仰最終卻是自己跟上帝的事情,跟他人是否活出基督信仰的本色無關,且別人一點都無法強迫!
神不會因為我們信他就此功成名就、一帆風順,自動變聖潔,考試都得一百分,與人都能好好往來,生病都能自動痊癒,幫人禱告都能成就,沒有一項不落空。神不是阿拉丁神燈,他不會按照我的旨意而成就,世事仍然不盡人意,我們仍然會生病,所愛之人仍然會離去,世界照樣會有戰爭饑荒與動盪…,只是我們心裡總會有神賜的平安!
信仰不是想不想信、該不該信或能不能信之類的理智問題,而是生命被主的亮光光照後,願否順服悔改真誠的面對神的救恩與否的問題!
神一視同仁地給出救恩,至於信不信乃操之在己,連神也無法干涉!

信仰主基督 心靈處方箋 逆社會觀察

碰到不合己意的公共事務就引用聖經辱罵人乎?

By
on
2021-08-23

(本文發表於長老會教會公報)
不知道您有沒有過以下經驗:
在網路平台上的新聞報導底下,看到大量引用聖經斥責報導中所提及之人事物的人?
我因為長年從事評論寫作,時不時會看到一些。
有時候感到好奇,看了一下這些人在自己社群平台上帳號中的發言,是否跟在新聞底下一樣?
的確也有一樣猛烈的,不過,更多是完全兩回事的。
個人帳號中的發言,大多是你我熟悉的好基督徒該有的樣子。前敬愛主、熱心助人、經常聚會,與人為善,說許多造就人的言語,認真傳福音。
我常在想,為什麼面對公共議題跟個人生活時,態度與發言竟然落差如此之大?
「為主發義怒」,很可能是這些人原本的初衷,真心相信自己,引用經文是在駁斥世上的混亂與脫序。
問題也許就出在這個自以為「為主發義怒」,端著聖經或上帝的大旗,對世界上跟自己有不同意見與立場的人猛烈砲轟。
我們可以「為主發義怒」嗎?
應該是可以的,明顯為錯的事情,好比說極權政府打壓異己、迫害人民,發動戰爭,資本家剝削勞工、壓榨人民,基督徒是該站出來發聲。
然而,偏偏世界上的事情,並不總是那麼容易斷對錯,有些事情身處灰色地帶,極容易受自己所接收之資訊和個人立場影響,而做出不同的判斷。此時,非要說自己所主張的就是對的,所抨擊的就是錯的,恐怕不盡然!
好比說,今年五月以來,疫情終於在台灣爆發開來,許多人開始責怪政府沒有超前佈署疫苗採購,導致許多人想打疫苗卻打不到,陷入染疫風險中。後來美日兩國捐贈大量疫苗給台灣,又有人開始不滿政府採購疫苗不利,扯出許多陰謀論,民怨四起,抨擊聲浪不斷。
或許你會說,之前有疫苗但根本沒人要打,還放到差點過期。後來開始大規模施打,又有不少人相信新聞報導所指稱的施打後猝死,施打率又開始下降。明明是中國積極打壓台灣採購疫苗,怎麼能夠說政府採購不利?
是的,要找到反論並不難,接受與否是另一回事。
遺憾的是,不少人在網路上對所謂公共事務的發言,並不打算跟不同意見者進行討論,只是想表達自己的立場,只是想斥責或嘲諷不同立場的人。
那些逕自引用經文斥責自己不認同意見者的發言,應該也沒打算討論,只是想宣告自己的不滿與立場。
信徒引用經文宣告立場,不一定是壞事。
好比說,自己承受迫害或遭逢危難,堅定對主的信心與盼望,因而引用經文宣告,那是好的。
至於對自己看不順眼的事情,逕自引用經文咒詛對方、(自以為)斥責批判,宣告對方是魔鬼撒旦應該下地獄,那就僭越了。
公共事務的討論,應該站在理性溝通、平等往來,擅以理解為指導原則,逕自引入自己的信仰作為論述依據,已經排除了與他人理性論辯的可能性,只是單方面宣告自己的立場而已,對於異見的化解沒有幫助。
基督徒應該是和平之子,在世界上的任務是讓更多人認識耶穌,若覺得他人有錯就可以引用聖經羞辱人,我們的發言只會讓人因此更厭惡基督,使人遠離不信上帝,不管我們的立場有多正確有理,恐怕都不為神所喜悅。
__
補記
教會界有一種人,那就是覺得自己信仰的是真理,是真神,其他人信仰的都是邪教,站在正邪不兩立的立場,只要對不信者宣教後,對方拒絕,就會詛咒其下地獄(修辭或許婉轉或許嚴厲,意思是一樣的),即便是自己的親屬好友,也依然可能遭受此對待,更不用說網路上的陌生人!
後來我發現,這些人也會引用聖經批判那些公共議題上和其立場見解不一致的人。
這些人,在更大的公共議題上經常被社會上更大的力量反擊。
然而,反擊者當中,也有少部分人使用的手法,跟這些人一樣。
不是故意,而是一樣。
批判或評論,通常是針對現象或行為的錯誤(虛假意識)而非針對人的本質,然而,有一些人採用本質論,當一個人說了不合其意的意見,其存在本質就會被貼上某種不可修正的標籤(妖魔化/病理學化/愚笨…)。
這類型的分類,大多將對方打為非人,當對方不是人,就可以用力鞭打,甚至進行人格抹殺。
早些年讀到一本探討民粹主義的政治哲學著作,作者提出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至少在民主國家,跟你對立意見者不是那麼容易就會死掉的,所以,如果意見攻防走上動不動就希望對方可以死掉的態度,最後痛苦的是自己。
站在立場的兩邊的人,都有堅定的信念,在當代很難透過論辯溝通讓某一方改變,於是,有些人就陷入了某種象徵主義式的社會人格抹殺式的鬥爭。
事件只是一種由頭,什麼都可以,隨時都能找到(網路上多的是讓人看不順眼的言論跟人),重要的是對自己不認可的存在的攻擊!
這些個作法,不管什麼立場的人都有,起手式就是先幫自己找到道德/立場至高點,貶抑對方的存在價值(抹殺/攻擊對方的社會身分),接著以各種政治正確與道德應然地宣稱與論點貼標籤。
網路讓揪眾群聚變得容易,讓炎上變得容易,也讓紛爭與分裂變得容易,在如此大前提下,認知戰與資訊戰是很容易推進的。
因為,人與人之間很難完全一致,大部分是相同立場的人,可以因為一個事件立場不同就決裂,甚至不是路線之爭,就只是一個事件。
這些人沒有要討論或溝通,甚至沒有要你悔改改宗的意思(實話說也不可能,沒什麼人會被羞辱態度的反駁言論勸說而改變立場的,只會因為逆火效應而更加激化對立而已),他們只想消滅自己看不爽的事情或人而已~

信仰主基督 心靈處方箋 教育與學習

莫因新奇而否定:巴哈的馬太受難曲,也曾因於戲劇化與歌劇化被冷凍

By
on
2019-09-27

(本文部分文稿發表於長老會教會公報)

巴哈的《馬太受難曲》,相信不少現代基督徒聽了應該會覺得感動,覺得貼近上帝吧?!

不過,根據歷史資料,當《馬太受難曲》於1727年的基督受難日在萊比錫的托馬斯教堂首次演奏時,嚇壞了當時的基督徒跟神職人員們,不少人面面相覷,彼此交頭接耳,表情與心情都很不安。

這些人之所以不安的理由,是因為《馬太受難曲》的表現形式很像當時的歌劇,當時的歌劇是通俗流行音樂,是日常生活中的娛樂休閒活動,跟教會禮拜的音樂表達方式很不一樣。

有人質疑,在基督受難日這樣嚴肅的日子,怎麼能夠以如此戲劇性的音樂來崇敬上帝?這樣的音樂未免太誇張,聽起來完全屬世,充滿慾望!這樣的音樂應該去舞廳或歌劇院表演而不是教會禮拜堂。

批判聲浪不斷,讓原本發案子給巴哈的委員會都決議要削減其酬勞,因為《馬太受難曲》違反其作為聖托馬斯學校樂監聘用書上面的規定:維護教堂良好秩序,安排時間合宜的音樂(《馬太受難曲》初版長達數小時),確保不產生歌劇效果,音樂選擇應以能夠激起群眾虔敬之情為主。

此後,《馬太受難曲》被冰封遺忘,直到一百年後的1829年才在門德爾松的改編下,再次於柏林演出,而且這一次的確是在音樂廳而非教堂演出,門德爾松也的確刪掉了不少聖經敘述的部分,讓作品僅供愛好者消遣,讓「基督的受難成了徹底的娛樂與消遣」。

過去的基督徒反對崇拜上帝的音樂中的戲劇元素,是因為不希望聖經中的敘述只是故事,因為那是又真又活的神替我們捨命的真實歷史事件,不是故事或神話。

聽過解釋之後,應該有一些人也能認同或理解其想禁止的理由吧?雖然今天的基督徒可能會覺得過去的人太大驚小怪,就算以故事或娛樂的方式表達上帝的受難事件,只要福音能傳出去讓世人聽到不就好了嗎?

為了福音的緣故,有些不擇手段(好比說某些福音機構用別人的文章不取得授權也不付轉載費,為了去極權國家宣教假裝沒看到他們在拆當地教會迫害基督徒,為了讓福音被更多年輕人聽見所以砸大錢將福音歌曲包裝成流行音樂,將福音歌手包裝成流行音樂歌手…)有什麼關係?

二十年前,第一次被邀去參加敬拜讚美的活動時,整個人被震懾了,竟然有這麼活潑熱鬧的敬拜方式!

雖然體驗很新鮮,旁人看起來都很投入,但我自己似乎是適應不良,日後一直沒能再鼓起勇氣參加。

就連教會主日聚會偶爾的音樂比較熱鬧,我都得學習順服。

相比之下,我比較喜歡傳統福音派的詩歌,安靜沉穩而雋永。

當然,生活在今天的我知道,這只是我個人性格對音樂的美學偏好使然,敬拜上帝的音樂有各種各樣,只要是憑心靈和誠實對神發出的敬拜,都是神所喜悅的。

我個人並不反對將當代流行文化元素與基督信仰的融匯整合,從歷史來看可以發現,上一代人覺得通俗的東西,過了幾代若還能存在就上升為經典(好比說古典音樂或歌劇在古代其實是通俗娛樂,今天卻成了高雅音樂),很多時候通俗與否是時代決定而非音樂本身(但不是全部,的確有些文化過在多時代都不可能變得經典或聖潔),我想說的是,身為基督徒不應該貿然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剛出現的流行文化元素,我們以為不好的,很可能並非真的不好,只是因為新穎或個人特質而無法接受。

放寬心地看待新崛起的事物,不要貿然的否定,為了證實自己的否定有理而大肆援引聖經,甚至主動對自己不了解的新事物進行排除或禁絕(好比說當年教會界在網路崛起時力勸信徒不要使用,力勸信徒不要看哈利波特等等),雖然,歷史上的教會,很多時候並不把敬拜方式的差異當成單純的美學差異,而是會援引神學教義進行批判,甚至會將之為不敬神,做出一些日後看來讓人遺憾的判斷(好比說教會對科學的誤解與誤判)。

忍耐等候更多資料證據出現再做判斷,不要因我們自己的個人好惡、急躁冒失,鬧了一堆笑話,甚至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