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勤奮

人人當老闆 職場煉金術 心靈處方箋 經濟與生活

寧當魯蛇頭,不當溫拿尾

By Zen大
on
2019-08-09

想像一下,假設有兩份工作可以給你選,A是年收入三百萬,但是得跟一群年收入上千萬的人一起工作,B是年收入兩百萬,但身邊的人年收入約莫八十萬,先不考慮未來發展性與工作本身的困難度,單就上述薪資情況進行挑選,請問,你會選哪一個工作?又,你覺得選哪邊對自己的健康會比較好?

最近在讀談不平等的書(社會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其實,這也不是新鮮的論點了,幾乎每一本談社會不平等的作品都會提到的一個論點,寧可當魯蛇中的贏家好過贏家中的魯蛇,因為前者對身體健康比較好,後者雖然可能資產多但貧窮感很強(相對剝奪感),生活壓力太大,長期來說,對身體健康並不好(然而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的是,若成為魯蛇尾對身體健康更加不利,因為魯蛇尾的人生,屈服於各種被動狀態,被動造成壓力造成健康受損)。

想想也是,好比說我身邊認識一堆年輕溫拿,資產沒有上億也有幾千萬,成就一個比一個高,學歷一個比一個好,公司一家一家開,股票增資拼命成長,工作接二連三來,房子買了又賣賣了又買,一直出國出國去…,活在這些人當中,讓人不免產生認知偏誤,以為整個世界全都是強者,自己則是超級魯蛇(笑)。

偶爾想要偷懶一下,看到人家那麼努力拼命,都會不自覺的萌生莫名愧疚感,覺得應該再堅持一下。

加上我們生活的環境鼓勵個人努力,鼓勵追求績效,以追求績效獲完成夢想之名反向自我剝削,長期的高效運轉,收入與資產或表面風光可能都有了,但身體卻承受了大量的壓力,埋下了不可逆的危機。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也覺得應該要拼命認真努力工作,只是要加上得體的方法讓效率能夠增加,而不只是低度勤奮。

然而,終究那還是過度的自我逼迫,長期來說,並不健康。

或許是這是為什麼選擇投資理財路線以鞏固自我生活品質的人,都會強調分散風險的資產配置方式以及建立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被動收入系統的緣故吧?

不用過於拼命或操心就能穩健的創造收益,長期來說,對身體的壓力負擔會小一些。

不過,上述規劃只說對了一半,收入的多寡永遠是相對而言的,所以,最好還能夠遠離強者林立的環境,好比說搬去悠閒的鄉下定居,遠離過度競爭的商業環境。

或許你會說,可是我沒辦法搬走阿?

我也是,我的工作得在人多的地方,且離能夠自動產生被動收入以維持家庭生活運轉的安穩還有很長一段路…

所以,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在生活作息的規劃與安排上,要懂得留白,更要刻意練習放空發呆悠閒過日子,不要被過度努力過度勤奮的拚搏影響生理健康。

以我來說,扣除睡眠之外的醒著的時間,三分之一的時間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進修學習,三分之一的時間休息與放空乃至娛樂,是最好的規劃。

社會心理學提醒我們,貧窮很少是絕對定義下的,大多是主觀認知,一個人認知上覺得自己貧窮,比客觀數據證明一個人是否落在隸屬貧窮的社會階級,更能讓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否貧窮?

也就是說,有一種無解的貧窮是自己覺得自己很窮。

即便收入與存款都不差的人,只要覺得自己窮就是窮。

而如果主觀上認為自己窮又有能力的人,或是身邊一堆強者我朋友的人,很可能就會逼迫自己過度努力,過度追求成就,去填補內在的那個自我貧窮感,結果很可能是內在貧窮感無法拔除,身體也搞砸了,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

一個人的身邊充斥比自己有錢的人,相對剝奪感的影響會很大,即便有自己明確的目標與理想,也知道不應該跟人比較,但人的身體乃至無意識就會自動啟動比較機制,且告訴自己輸慘了。

一個人無論如何提升收入與資產,只要貧窮感還在,就仍然覺得自己窮。

其實,日子過得去就好了,真的不用過多擴張都高速運轉。如果發現自己是被迫高速運轉,好比說事業與行程一直湧過來,那麼,或許應該找人分攤,或許應該將工作轉介紹給其他夥伴,不要一個人死嗑,身體是不能死嗑的,遲早會出事。

想想,許多傑出人士的快速擴張與升級發展,創造累積過多用不到都備餘卻砸掉了身體的備餘造成不可逆的悲劇,真的有這種必要嗎?賺得了財富卻賠上生命,有什麼財富是可以買回寶貴生命的嗎?

想想,也許只要能夠確保自己不會落入絕對貧窮的光景,也就夠了,向上努力固然好,但也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要不自覺的落入某種想贏過別人(其實是想勝過內心的相對剝奪感)而對世界強者發起注定贏不了的軍備競賽而不自知(這世界上有一種絕對強者,是真正的溫拿頭,大概動一根手指就能捏碎我們畢生努力那種強度),最後卻傷了自己的身體~

當然,如果你說我就是要變強要贏,賠上性命也不在乎,那就去吧,畢竟人生是自己的,但我是覺得,能夠優游於溫拿與魯蛇之間,不被世界的規則或內心的競爭框限住的人生會更自在一點,雖然這很需要大量刻意練習來克制內心的與人競爭與比較的自動機制~

經濟與生活

台灣人才的低薪化、菲律賓化

By Zen大
on
2012-04-26
台灣人才的低薪化、菲律賓化 文/zen(本文寫於2012/4/17,我們應該勇敢的承認 , 每年有兩百萬人常駐中國與海外工作的台灣社會 , 早已菲律賓化無誤,我們靠輸出勞力賺錢養家) 自從新加坡副總理一篇以台灣人才外流為借鏡的演講在台灣媒體上曝光後,引起一片廣大討論。然而,實際上,台灣白領的薪資早已不如對岸中國,而且早在2006年Andrew Ross所寫的《當產業都外移中國之後》一書中,就已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