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孩童

閱讀資訊饗 教育與學習

學齡前的學習成效:當孩子進入密集發問期,父母的反應方式決定成敗

By
on
2019-10-31

不管有沒有生小孩,應該不難發現,三到五歲的小孩,往往變得很愛問問題,對什麼都充滿旺盛的好奇心,纏著身邊的大人問東問西,且往往得到答案還不滿意或只能安靜一下子,接著又繼續問,堪稱是執行連問5Why法的達人。

當孩子進入密集提問期,父母或身邊大人的回應方式,將會大幅影響孩子未來人生的思考與學習能力,是件不容小覷卻常被忽略的大事。

我先說一下,大人面對小孩頻繁發問常見的三種回應態度:

首先是直覺地給答案

自己知道的就說出答案,不知道的就看情況發出拒絕訊號。

第二種是一碰到問題找上門就直接拒絕

要小孩不要吵、不要煩、不要鬧。

或許有些人覺得第一種至少比第二種好,但其實,有些時候第二種反倒比第一種好,如果孩子後續自己處理拒絕訊號的方法剛好選對了的話。

第一種是多數大人的直覺反應,根據我們過去的主要學習方式(填鴨教育),自然的會去回答問題,給提問者一個答案。提問者也因為得到答案,問題好像(暫時)被解決而沒有接著問。

然而,問題其實並沒有被解決。

第三種則是最好的方法,卻可能是最少人採用的方法,那就是反向對孩子提問

(你覺得答案會是什麼?)

鼓勵孩子自己思考並且尋找答案,在孩子自己尋找答案的過程,給予必要的輔助,最後如果孩子真的找到答案,鼓勵他的認真與努力(但絕對不稱讚孩子聰明)。

第三種方法最好,而我之所以覺得第二種直接回絕未必不好,是因為被拒絕的孩子可能會自己試著找答案,意外撞見學習思考與自己找答案的方法。

並且,第二種更接近出社會後的真實狀況,沒有多少人會良善有耐心地給答案,給碰軟釘子的反而不少。

其實,小孩之所以進入密集發問期,是因為大腦發育過程到了腦中的資訊可以互相串連,設法講出一些什麼的時期,然而,想要講出一些什麼卻好像又欠缺部分資訊,於是就開始發問。

孩子發問,未必有預期從被問者那邊得到正確答案。

發問只是求助的一種方式,直接給答案看起來很合理,其實卻不是唯一且不是最好的方法,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讓他自己找出答案,記得這整套找答案的過程,才是對孩子的將來最有幫助的事情,並且,是對大人想要省掉不斷回答孩子問題最好的方法。

孩子之所以一直對大人提問,是因為大人多數時候都能給出答案,既然有這麼方便的工具存在,孩子碰到不懂的事情自然就會對其提問。

我前面提到了,孩子一開始並沒有預期會得到什麼樣的解決問題方式,所以,如果不給答案而是給讓孩子自己找到答案的方法,孩子也可能接受並且採納,而學會自己找答案的孩子,以後可能不會再需要頻繁的麻煩大人,只有偶爾闖禍或是真的卡住才會來問。對於工作已經忙碌疲憊不堪的家長來說,反而是一勞永逸的方案。

也就是說,當孩子進入密集發問題,首先要教給孩子的是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給答案。

直接給答案比直接拒絕發問期的孩子更糟的原因是,破壞孩子原本可以趁此機會養成的好奇心與觀察力,阻斷了孩子發展大腦的自由聯想能力,會嚴重影響孩子將來的學習意願與能力,且讓孩子過度仰賴大人給的正確答案。

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解法。

孩子發問並不是想要得到答案,單純只是不懂與好奇,此時的孩子並沒有非要怎麼做不可的標準?

父母可以也應該教給孩子的,是將來他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案。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會自己解決問題的人,還是老是依賴大人給答案的人?

不妨花點時間想一想?

引導孩子讀書的方法,影響孩子未來的思考能力!

說了這麼多,或許有人會問,那麼這個跟讀書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

現在有不少父母家長都會安排孩子讀童書的時間,對吧?

讀童書的時候,孩子們如果碰到不懂的地方發問時,父母會怎麼做?

直接告訴孩子答案,還是鼓勵孩子發會想像力?

這裡面就藏著引導孩子心智往不同方向發展的關鍵。

我曾經聽說有一些父母把孩子念童書當成功課,每天時間到就叫孩子拿一本童書大聲念,念完就算了事。

這種把讀有趣的童書當成功課的態度,只怕孩子長大以後會痛恨書,因為他會痛恨當初讓自己每天都得念的書。為什麼不會痛恨大人?有可能也會痛恨大人喔!

就算只是唸同一本童書,後續的引導方式的差異,孩子的學習效果將會大不相同。懂得引導孩子說出書裡的寓意和啟發,甚至讓孩子藉由手上的書聯想出新故事的家庭,孩子未來的聯想與創造能力應該都會比只是單純唸完書就結束任務的孩子高。

不要只讓孩子讀繪本童書,還要給孩子讀大量的圖鑑!

既然講到讀童書,那就再加碼多講一點。

不少家長父母讓孩子從小就讀童書,自然有讓孩子透過有趣故事多學一些字彙與表達能力的想法在其中。畢竟,這也是多數人增加字彙與知識來源的方法,書籍是重要的社會化媒體。

不過,真正對孩子開發大腦有幫助的作品類型,除了童書之外,還有一種很重要,那就是圖鑑。

如果說,童書偏向(廣義的)文學或人文類知識涵養的學習與累積,是孩子初級社會化的重要工具;那麼,圖鑑就是偏向非文學類或科學類知識的培養與累積。要增加孩子的系統性知識與表達能力,認識世界並且能找到合適相對應的字詞表達自己的想法,圖鑑的幫助可能更大。

圖鑑書通常每一個跨頁是一個單元,在這個跨頁裡會有該單元主題的必要元素的字彙與圖像,還有簡單的定義解釋。有些圖鑑還會透過必要元素的排列組合方式,呈現出元素彼此之間的關聯性,讓讀圖鑑者可以一口氣掌握該主題的必要知識,這是擴充孩童(大人其實也是)知識系統的基礎字彙的有效方法。

所以,過去如若碰到關心孩子教育與學習的父母問我:該給孩子讀什麼書?

除了大多數家長都會給孩子讀的繪本,我通常還會加碼推薦圖鑑。

如果說,既有繪本啟發的是文學或抒情領域的大腦,那麼,這種繪本毋寧是啟發科學與思辯方面的,那就是圖鑑,或者可以DK稱呼之(DK是國外一家專門出版各種圖鑑型百科作品的出版社) …

買繪本給孩子讀的同時,不妨也挑幾本DK混雜其間,這類圖書同時有文字與圖像,甚至還能有聲音與影像(可能要借助數位科技的連結),且是在同一主題底下蒐羅所有必要核心資訊建立成架構性地圖的方式呈現,對於孩子的大腦發展,非常有幫助。

帶著孩子讀書,碰到孩子提問時引導孩子透過思考方法找答案,培養孩子盡早養成自己思考自己找答案的方法,且讓孩子累積一些自己成功解決問題的經驗,我相信,沒有意外的話,孩子將會成長為一個懂得自學方法、熱愛學習,且擅長解決問題的大人。

書籍品評介

肥胖:是文明病,不是你吃太多或缺乏運動

By
on
2014-11-06
肥胖:是文明病,不是你吃太多或缺乏運動 文/Zen大(本文發表於教育部人權電子報) 書名:雜食者的詛咒—當一卡路里不是一卡路里,食品工業的黑心糖果屋 作者:羅伯.魯斯提 譯者:連緯晏 出版社:大牌 據說,全球有二十億人口超過標準體重,肥胖成了現代富裕社會最大的問題。為此,市面上出現各種減肥藥、瘦身班、減肥書…,與減肥有關的產業,產值驚人。 不少人都有同樣的困擾,就算靠著節食或運動瘦下來,只要一停止...
書籍品評介

引導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By
on
2014-06-10
引導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文/Zen大(本文發表於2014/6廈門書香兩岸月刊) 前一陣子,一位朋友接到幼稚園老師打來的電話,原來是家裡五歲大的大女兒,在學校裡出手打了小男生。雖說追究起理由,是因為小女生求好心切,看隔壁座位的小男生做事情做不好又不肯好好學,因而生氣,憤而出手。然而,打人就是不對,更別說生氣了就出手打人更是很不好的壞習慣。 原本以為只是一時失控,沒想到大女兒越來越常發脾氣或動手打人,...
大員的通訊

大員通訊–不妨多準備一個紅包

By
on
2014-01-30
大員通訊--不妨多準備一個紅包 文/Zen大(本文發表於2014/1/30東方日報大員通訊專欄,還請多多上網按推薦或透過臉書分享轉貼,十分感謝) 穿新衣、戴新帽,紅包壓歲錢,是許多孩童時代過農曆年的集體記憶。雖然長大以後,開始包紅包出去,而不是收紅包回來,但是,也還是很享受跟家人好友在年節時刻團聚的美好時光。 不過,這社會上有一群人,卻沒能像我們一樣幸運,可以好好過年。 兒童福利聯盟在農曆年前夕,...
心靈處方箋 教育與學習

海綿寶寶讓孩子腦袋變海綿嗎?

By
on
2011-09-29
(本文寫於2011/9/14,後來有人去找出該篇新聞所引用的原始研究報告,指稱台灣的新聞報導完全是亂編.所以,我基本上是基於媒體亂編之新聞所寫的回應.) 日前媒體報導了一個科學研究調查報告,指稱讓孩子看超過九分鐘的《海綿寶寶》,將來孩子的腦袋可能變海綿,頗有以此奉勸家長,不要讓孩子看《海綿寶寶》的意思。 如果腦袋變海綿意思是指資訊吸收力將會如海綿般強大,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