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恐懼

書籍品評介 閱讀資訊饗 教育與學習 在地想出版 經濟與生活

投資心智-一本用人話解說選股方法的投資理財入門書

By
on
2020-12-27

一路以來讀過的投資理財類作品不少,不過,很少有書能像投資心智(聯經)讓我覺得既學得到選股方法又搞懂克服內在恐懼,這本絕對適合作為入門書。
投資心智除了將很多專業的東西講得很簡單之外,我覺得收穫最大的一點,就是作者提議不妨以說故事的方法,將自己打算購入股票的公司編寫成一個故事,找人聊一聊談一談討論討論!
巴菲特的能力圈+蒙格的選股四標準+說公司的故事與翻轉故事
不是直接照搬公司自己出來宣傳自己的故事,是將財報、各方評價,新聞等資訊,主事者接受的採訪乃至記者所側寫的報導和傳記等資料,編成故事。
多找人說說看自己想買的公司,再從這些討論過程中觀察自己是不是有什麼漏了沒注意到?再想想這樣的公司是不是自己想投資的?以及適不適合投資?
挑選標的要能同時滿足客觀與主觀評價的標準!
然後,當自己已經找到確信的憑證後,還要自己翻轉故事,就是刻意反駁自己建構的故事找漏洞,找論點反駁自己,就像巴菲特和蒙格總是會互相反對對方的見解一樣,唯有經得起挑戰的故事,才可能留在待購名單裡。
另外,作者還仔細介紹了巴菲特的能力圈選股法的具現化方式,使用文氏圖,找出從三個指標(都是自己平日會購買之產品的公司)的交集,反覆做幾次,直到找出一個自己精熟的產業的幾家公司,再與上述的故事法組合!
第三,作者將蒙格挑選公司的四大法則化成諸多操作步驟,一步步地紀錄整理下來,並以超簡單的實例進行解說。
其他還有很多選股與建立抗跌投資組合的方法,蠻有趣的是,作者覺得選買ETC或被動式基金都是不最佳選擇(但是次優選擇),他認為投資應該自己學,自己主導,自己選股比較好!
附帶一說,作者談了很多買進訊號的建構方法,那麼賣出時機如何挑選呢?
作者說,買進股票就像買下公司,沒有變動的情況下,就是抱著不要賣,靠分紅配股先將原本投入的買股成本取回,之後就都是賺的。等購買成本攤提完畢後,基本上就抱著持續領股息股利就好,除非,公司的故事出現大事件造成逆轉或改變,而改變後的公司故事不再是你所認同的,那時候,就可以考慮賣出!
若已經攤提完購買成本再賣出時,不管股價高或低於你買入當時的成本,其實都是賺的,因為最後賣掉這筆都是多賺的,只是賺多賺少!
也因此,要慎選股票,能夠讓你抱夠久到能攤提完買入成本,好比說,至少是十年,且十年內就能攤提完當初的買入成本。
不過,這本書對我來說,最感動的是這本書裡紀錄的父女情。
作者是一對父女,父親是退伍軍人背景的專業投資人,女兒過去一直很討厭學投資的資淺律師,對於如何消費購物有自己的一套理念~
投資心智大概是我看過投資理財書中,對巴菲特投資心法(能力圈)解釋的最好懂且拆解出來的操作步驟流程最簡單的一本,也是拆解初學者心理焦慮最深刻的一本。
可能如父親在書裡的反思,他們已經太熟投資,以至於忘了初學者的很多狀況,甚至無法理解。
這本書由初學的女兒主述,父親講解並與女兒討論的寫法,比讓人不會有一種不斷被責備的感覺(不少達人寫的書就讓你覺得自己很笨)。
重要的是,很少這類型的書會讓人感動,但是這本會,因為作者是一對父女,女兒原本排斥學習父親的專業,甚至對投資與父親有很多誤解,後來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父女心結化解了,同時,作為主要記錄者的女兒也分享了初學者如何從恐懼焦慮不安到確信與自由的過程。
這本書有個概念,我覺得很適合當成認真思考財務規劃的起點,那就是我們可以使用口袋的錢投票,讓世界更好,讓自己更自由,因此應該好好學習財務規劃與決策,好好學習管理與使用自己的錢…
延伸閱讀
讓散戶賺起來

書籍品評介

恐懼的力量

By
on
2018-08-03

恐懼的力量

文/Zen大

作者的博士論文發現一個十分違背人性直觀的人性心理,那就是願意多做善事具備利他同理心的人,竟是對於其他人臉部表情的恐懼較為敏感辨識者。

反之,若不擅長甚至無法辨識他人表情中的恐懼者,往往比較容易出現攻擊或傷害他人的行為,也比較不具備同理心或利他行為(即便有此方面表現也是刻意表演而非出於真心)。

也就是說,人因為恐懼表情的辨認產生了同理情感,將自己帶入對方的情境,進而產生感同身受,進而願意幫助對方,而如果無法產生此一情感者,將非但不會想幫助人還會對於傷害人的各種行為不覺得有罪惡感~

信仰主基督

傷痛不能強迫放下,信仰也不能強迫接受

By
on
2016-10-30
傷痛不能強迫放下,信仰也不能強迫接受 文/Zen大(本文發表於長老會教會公報) 最近一陣子,社會為了輔大心理系的紛紛擾擾而憤慨,網路上出現很多的資料和聲音,慢慢的,大家摸索出一些梗概,原來當老師的強行以自己所信奉的理論,要求被傷害的女學生「放下」,不要接受社會既定的價值信念所建構的「真實」,「不要踩在被害者的位置上」。 只是女學生對老師說,他做不到,因為他覺得傷害是真的,於是老師生氣了,最後女學生...
逆社會觀察

媒體報導會有放大效果

By
on
2016-04-17
媒體報導會有放大效果 文/Zen大(本文發表於媒體人小圈圈) 殺童案之後,媒體又接二連三報導了幾起殺人事件,弄得許多父母人人自危、萬分驚恐,甚至有許多父母開始討論要將孩子抱得更緊,在戶外時不要離開自己身體可觸及範圍。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一起隨機殺人事件的發生,並不會讓治安馬上惡化,甚至仔細檢驗案件在媒體密集曝光的時間點,犯罪率搞不好不升反減。可是,統計數字無助於緩解閱聽人的焦慮,因為媒體的密集報...
書籍品評介

非我族類,也是人類

By
on
2013-02-23
非我族類,也是人類 文/Zen大(本文發表於教育部人權電子報) 書名:為什麼不殺光?~政治大屠殺的秘思 作者:Daniel Chirot、Clark McCauley 譯者:薛絢 出版社:立緒文化 現代人很難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希特勒決定滅絕猶太人,最後造成六百萬猶太人慘死集中營?讓日本人在一九三七到三八年進南京城屠殺三十萬男女老少?英格蘭國王征服者威廉,下令清除約克郡的所有百姓?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