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社會安全網

人人當老闆 心靈處方箋 逆社會觀察 經濟與生活

被破壞式創新破壞掉的部分,後來怎麼了?也以及經濟子系統邏輯全面入侵社會系統的結局…

By
on
2023-03-18

過去景氣上升階段,人們談論破壞式創新,都把重心放在創新突破能夠帶來的效應上,頂多談一談憂慮面提醒一下,總體來說,還是樂觀取向。
最近的話,就是AI生成熱潮的各種討論跟憂心。
然而,破壞式創新到另一面,也就是破壞那一面,比較少人深入去探索。
既然名為破壞式創新,那麼,這個創新必然破壞掉了一些原本存在的東西。
那麼,那些原本存在爾後被創新破壞掉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好比說,跟不上創新的企業將大量倒閉與淘汰(資本主義社會下,這是一直在發生的事情,這種汰舊換新被視為健康的,因為原本被那些老舊企業掌握的資本與現金流可以釋放到市場來),讓位給創新。
資本主義社會就是如此以破壞式創新一代推倒一代,持續往前邁進。
然而,被推倒的那些企業理的人,後來又怎麼樣了?能夠繼續留在市場嗎?還是由國家或是社群承受住其殞落的成本?
連帶的對社會面的衝擊又是如何?
放手讓市場調節,可能得以人命或社會秩序的破壞為代價,如果國家不介入監管或設置安全網的話?
我們樂意討論創新的經濟效益面,至於社會成本面的負擔,我們覺得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資本主義的勝利在於,將社會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的運作邏輯,全部代換稱經濟系統的邏輯(貨幣,效益最大化),並且,其他子系統得按照經濟子系統的需求來配合,也就是經濟子系統成為領頭羊,其他子系統只是支援輔助。
所以,政府成立經濟基礎建設國防稅收的處理機構,教育成了培養產業後備軍的機構,醫療與社會福利成了經濟子系統失敗殞落者的安全網,家庭則是勞動力的提供單位,軍事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讓經濟系統可以持續高速運轉,金融是為了讓經濟系統運轉效能更提升…。
然而,有些子系統原本並不服膺效益極大化邏輯,另有自己的運作規則,卻都被打破了。
前陣子在整理2023年共學團講義時,分別編制了女性主義跟資本主義兩堂課,錄完之後突然有個感觸,當代性別平等之所以能夠推進,很大一部分是經濟系統需要生產力,於是介入家庭/家族系統,強行打破部分父權機制對女性自主權的挾制,讓女性勞動力得已被釋放到市場來使用。
國家跟女性本身能夠爭取到的權益,某種程度上來說我靠經濟系統的需求使然,也就是父權機制的約束力其實是被某一波破壞式創新給破壞掉(一部分)。然而,這卻只是讓女性錯一個子系統到壓迫跨到另外一個子系統,甚至有些人則是落入雙重壓迫(例如,要工作又得照顧家庭的職業婦女),處境依然艱辛。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再經濟系統以外,其實仍然受到相當挾制,甚至某些地區國家,就連經濟系統都還在跟父權系統爭奪女性勞動力。
社會是由社群跟市場所組成,原本各自服膺各自的運作規則,如今則是市場邏輯貫徹世界(這也是為什麼市場派的菁英相信,貿易越發達國家間越不可能打仗,他們真心覺得賺錢最重要,卻不知道政治領域的邏輯可能是領土主權完整,國族身份認同更重要,而非只有賺錢)。
Zen大度社群學坊共學團2023年班:年度主題-商務人士一定要知道的十二堂通識課

逆社會觀察

大眾與媒體和司法體系的長期緊張對立關係…

By
on
2022-10-18

先把暴力犯罪可能是精神狀況有問題的原因,用嘲諷的方式排除掉(說法,每次都說自己需要精神鑑定,想靠精神鑑定脫罪,說的好像犯罪都是精神有問題。以此否證的確會有精神有問題造成的犯罪情況,補使其可以成立)。
接下來排除法律保障公平審判權的存在必要性(常見說法,法律都保障壞人。實際上法律必需採取無罪推定原則看待被告,才能保障可能被誣陷的情況發生時,被誣指為被害人的人,不會被迫在難以證明自己清白的情況下沉冤,在此前提下,的確會出現看起來很像保障壞人的情況)。
再接下來則是將法官一律䬴成恐龍,只有偶爾判決順自己意的個案才被認為是好法官。
對於一般人來說,登上媒體的案子,最後除了死刑,其他大概都會覺得判太輕。我們在心裡對媒體上不斷報導的案子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很難修改。
普通人相信,重刑可以嚇阻犯罪(這個很多研究在探討,就不說了)。那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就不會因此違法。殊不知,犯罪有很多狀況是無涉成本效益思考模式。
我們比較希望隔離與消滅犯罪,矯正或修復不在我們大部分人的選項。雖然有時候看到已經確定改過向善的更生人又會替他們感慨良多。
再接下來怪罪政府沒有好好推動司法改革。實際上,能夠推動司法改革的除了司法院自己,還有立法院(很多人常常嫌棄的判很輕,問題在法律規定)。
做了以上很多佈局後,就是拆毀西方實證/形式法的存在根據?就能引入包青天式司法官。期望有個無所不知的聖人判決出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
我們普通人能看到待法律案件,只有媒體挑選的少數個案,並非全貌。至少很多可能證明司法可能沒那麼糟的個案,很少北報導。在可得性捷思偏誤的干擾加上以偏概全下,非常容易得出司法不公,法官都是恐龍待結論(當然會有壞法官跟糟糕的判決,問題是比例,以及這也是為什麼司法審判可以上訴)。
用故事法則簡化事件後,總是好像可以看出個對錯是非,實際上深入看,很多事情都不是一翻兩瞪眼的對與錯那麼簡單?
再多說一些,就會被斥責如果你家有人被殺,不相信你還能這麼看(理性上來說,這是一個問題的不同層面,兩個層面都很真實很重要,卻很難兩全其美)?
我們看待犯罪的態度,常常是我們內心深層的恐懼與不安的投射。我不會覺得這些能夠使用理性論辯或機率解釋化解。這是人類生存本能雷達的反應。
話說回來,這也只是台灣版本的問題,放眼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法律專業對上民意輿論的對抗版本。
社會學研究社會秩序,因此很關心脫序與偏差行為,不少犯罪學理論都來自社會學研究。年輕時讀了一些,覺得投身這一塊的專業人士都很了不起,不管是檢警司法社福社工心理諮商獄政矯正…,成天或在處理各種偏差行為的人生,不是我們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辛苦。
他們需要考慮的事情非常多,而我們只要不滿不爽抨擊攻擊他們做的不夠好的地方,甚至以偏概全的認為那些是全部,就可以覺得自己做的比他們好了。
也因此,這個問題大概很難有解。

逆社會觀察

人神共憤的犯罪,多半與破壞世人對社會秩序的想像有關!

By
on
2022-09-11

台南殺警案,之所以犯眾怒,連游錫堃院長都說出那樣的話,歸根結柢,是因為這件事情嚴重破壞了台灣人長年以來默默信奉的核心價值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像是,警察抓小偷,警察維護社會秩序,好人應該獲得善報,邪不應該勝正…等等內建的世界運作規則。因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案件發生後,人們更加堅信,必需貫徹惡有惡報,殺人償命等俗民社會信奉的道德規則,給壞人教訓,給其他人警告,否則,社會秩序無法恢復,我們內心難以平衡,不知道如何面對這天道不彰的破損世界?
誰敢反對,就跟那個犯罪者一樣,將會被排除出共同體,可驅除之消滅之!
這件事情,真的非常讓人哀傷。
說明了人類默默相信的法則,其實是透過自己相信的故事邏輯建構起來的一套(虛構)認知系統,並不是真實世界運作的樣貌。
所謂的天道,原本是人類想像出來的一套世界運作規則,久而久之,內化成彷彿原本就是理所當然且一直被好好維護的秩序(社會科學稱之為迷思/神話/意識形態)!
在人類心智模式建構而成的世界秩序之外的真實世界裡(康德稱之為物自身的地方,柏拉圖洞穴寓言裡那個傳來光的地方),好人不一定長命,不一定有善報,不一定身體健康,日子過的不一定好。
反之,所謂的壞人,不一定過的不好,不一定不長壽,不一定不健康,不一定過的不好。
試想一件事情就可以知道,我們預設的道德世界秩序有多脆弱?
每天交通意外事故造成死亡,生病或確診染疫死亡人數,乃至地震天災或是戰爭饑荒造成的不幸事件,如果認真追究起來,數量跟規模都很龐大。承受這些不幸的人當中也有很多是好人。
除了殺警案,詐欺案之類的社會關切重大犯罪案件里,幾乎都可以看到同樣的狀況。
也就是說,什麼時候,社會輿論會因為某些人的言行作為而炸鍋?
當人們信奉的社會秩序道德法則被無情打破時!
我們想要消滅那個破壞法則的人,我們相信只要消滅那個破壞者,秩序就能夠重新恢復!
很遺憾,未必!
那些犯罪者,往往是更深層原因的代理人。他們被推站上那個犯罪的位置,有了犯罪的機會。
以殺警案來說,如果矯正署沒有犯錯,沒有疏失,也許這樣的不幸就不會發生。
我不是替犯罪者脫罪。我想說的是,除了懲罰犯罪者,還應該檢討讓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原因,全面檢討,加以修正。絕對不能只是應付新聞熱潮,做出一些看似嚴懲的事情,却不去修復破損的機制。否則,將來同樣的犯罪條件具備時,還可能再發生另外一起不幸。
舉另外一個例子來說,這幾年因為不堪長照之壓力而殺死被照顧者的案例為什麼無法斷絕!?因為機制已經發展完成,只要落入同樣狀況的人遲遲得不到其他幫助,就可能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所以,除了懲罰犯罪者,更應該修復制度,強化社會安全網。
光是殺光犯罪者,是亡羊補牢的下游思維,我們還需要超前佈署,從制度機制的修復與強化入手,減少國民被推上那個犯罪位置的機會(雖然是不是每一個站上那個位置的人都會犯罪,但如果持續會有人被推上去,就很難說能夠完全杜絕)!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回到最一開頭談到的事情。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件運作規則預設,然而,那只是我們人類為了自己生存方便而設定的模型,並非真實事件的樣貌。
學著理解真實世界的不可預測和風險,當違背我們的世界認知模型的憾事發生時,也許可以學著承受這些哀痛(這的確很難),不會總是只想殺掉犯罪者。
除了極少數個案,其他的不幸個案的發生背後,往往也各有各種各樣的不幸在干擾著,很難若眾人之意,什麼都判死刑,有很多犯罪行為不會判死刑,甚至不會判重刑,因為法律的世界觀裡,有一套裁量刑罰的秩序規則,往往跟大眾想的不一樣(如果按照大眾的想法判刑,往往是輕罪就得重判,稍重就得判死,而且往往受媒體報導程度干擾懲罰程度的意見,並不怎麼客觀也不想客觀。當人們懲罰犯罪却不想客觀,就不可能公平,就難以避免疏失,最後就肯定會產生冤案)。
人生實難,難在我們既希望世界按照我們的預設規則運作,又知道明明不可能,也因此總是為了那些超乎我們預期的不幸而感到痛苦憤慨,很想消滅那造成我們挫折的對象。
然而,有時候也是可能因為群情激憤而錯判,找錯人,讓無辜之人淪為代罪羔羊,讓真正兇手逃走!過去的一些冤案,那些輩主流社會大眾忽視或遺忘的冤案裡,也許有一些是原本就可以預防的。

人人當老闆 職場煉金術 心靈處方箋 逆社會觀察 經濟與生活

沒能領到紓困金,到底是幸運還是倒楣?

By
on
2021-06-15

據說這波紓困4.0計畫,約莫有七百多萬人能領到紓困金。
也就是說,全台灣約莫三分之一的人,都能領到紓困金!
不知道您,領到紓困金了嗎?
不知道您,是否符合請領紓困金的資格?
不知道您,對於自己(不)能領紓困金,是什麼樣的心情?
您覺得,自己(不)能領到紓困金,覺得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幸運還是不幸呢?
您覺得,成為七百三十萬分之一好,還是不要成為這七百三十萬分之一好呢?
不知道您怎麼看紓困計畫?
對於自己領得到/領不到,是心存感恩還是怨恨?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沒有需要領紓困金,因為,那代表,在政府的標準裡,我不需要紓困,我可以靠自己撐過這次的疫情危機。
或許你會說,自己沒領到但很需要這筆錢,是制度設計有漏洞~
我相信,任何規定必然有漏洞,也會有明明符合資格卻被排除在外的人,也會有白搭便車者。制度的確有漏洞且需要改善,這部分是政府應該留意並提出對策來處理的。
但是,我想談的,其實並不是資格上領不領得到紓困金,我認為有困難的人,國家如果能夠幫上忙就太好了
(問題是,國家給的通常只夠勉強支應一部分,且只是救急不救窮。雖然是題外話,但是,在台灣的確是有一些人錯誤理解了政府補貼,政府是補貼幫助你一點,不是幫你負擔全部責任,因此,不管是紓困金也好補助金也罷,不足以支付全額是正常的事情)。
本文我想說的是(扣除未成年與特殊情況,例如罕見疾病),我們自己平日對系統風險準備,到底做了多少?這些準備足不足夠?
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我會認為,還好我不用被政府紓困。我自己運氣夠好,加上過去一段時間還算努力,也很早就認清社會發展的局勢,所以,姑且還算累積了一些儲蓄,足以支應這段三級警戒的生活所需,即便原本的收入金流大幅減少了。
這裡我就不再談財務規劃,之前寫過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之前的文章來看。
我想談的是,當風險或危機降臨時,你當下的心境為何?
驚慌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感覺充滿挑戰,有未知的難題等著破解?
沒有任何感覺,生活不受影響,依然按照自己的規劃運轉?
怪政府邊防沒做好,怪那些不配合戴口罩的造成疫情爆發,怪自己的老闆太壞,怪自己的產業太無能…
如果非要粗俗的分,就是樂觀與悲觀、消極與積極,外在歸因與內在歸因…
上述任何一種態度,當然都可以,可是,對於解決自己現在急需用錢的問題,無濟於事。
遺憾的是,社會上總有一些人,碰上危機之後,放任悲觀負面恐懼的情緒佔據自己的大腦,自己嚇自己,接著就是到處尋找可怪罪的人,至於如何解決眼前危機,不知道?
我自己的話,防疫升三級後,活動全部停擺。
我第一時間將所有活動取消並延期,砍掉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快速地將所有的應付成本壓到最低,盤點最近的金流與日常支出兩者相加減之後的損益,並透過計畫性地減少支出,壓低金流,試圖將衝擊降到最低(因為一開始還不知道三級警戒會維持多久?我是不太相信只有兩個禮拜就能解除,且做了最壞打算可能需要三個月時間的規劃)。
或許你會說,因為我的工作型態的成本不高。
的確沒錯,但是,那其實是我多年前就開始認真思考的部分,當年我想,若不能發展成為大型組織,讓自己債多不愁(銀行愁),而確想獨立組織之外而存活,那就必須將各種應負成本降到最低。變動狀況一來,才能壓低成本支出。
平日裡,我長期盤點自己的支出狀況,知道那些支出是必要與非必要?哪些是工作支出哪些是消費娛樂支出?哪些可以省或砍掉,哪些不行?以及每月最低基本支出的區間為何,換算起來一年最少需要多少費用,我都仔細反覆推敲過,並將數字牢記在心裡!
早在二十年多前,我就不認為國家或企業是可靠的外力,在這個時代存活,最終來說,真的要靠自己。別人能給你的都是他們已經確保自己安全無虞之後,才會考慮到你。
也就是說,別讓不把你當第一順位的人,承擔你的人生風險!
塔雷伯說,要養成反脆弱體質,也就是能從變動/波動中成長的體質。要養成這樣的體質,平日的生活不能總是追求安穩或小確幸,反而要把自己丟到經常處於波動與不安定的環境中,也就是說,反而要追求不確定不安穩的生活狀態,並且要能在這樣的連續微幅波動中,還能讓自己不斷的成長。
以我自己來說,早年成為Soho之後,到處投履歷投稿,到處找案子做,每個月的業績都得歸零重新開始計算,能夠替自己未來業績背書的不是過去的業績,而是過去創造出業績所累積下的能力與口碑。
因為每個月,甚至每天都得歸零重新開始,因而過往的成績再好,都不能成為往後的保障。
生活在沒有穩定的制度或組織可以保障自己的狀態下,每天或多或少都在思考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且每天幾乎都有問題需要解決,久而久之,將解決問題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追求穩定反而追求波動,不追求習慣反而追求問題。
當然,大型系統風險衝擊降臨時,會有無論怎麼找解決方法都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
這個時候,能夠幫助自己安度危機的,就只有過去存下來的剩餘。也就是積蓄或資產,如果到了這個時候,就是緊縮開支,具體盤點手邊可變賣資產,開始尋找出手的時機,將資源全部匯聚在手上,讓自己想辦法可以撐得夠久,撐過系統性危機的衝擊。
為什麼許多書將財富自由的最低金額訂在一億元新台幣?
粗略來說一億元代表,每年花一百萬可以連續花一百年,或是一億元所購入之資產產生的金流就足以支撐生活,不需要再工作的緣故。
我們多數人碰到系統性風險的問題是,原本靠出賣勞力換取的金流(收入)停止了,手邊的資產或儲蓄並不足以支應生活開銷,於是,支出大於收入,呈現負債狀況,不多久就面臨財務危機。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書都提醒,不要讓自己的房貸或房租支出,超過所得三分之一的原因,否則,你會讓自己處於財務緊繃的狀態,當系統性風險衝擊金流收入時,房租或房貸會成為極大的壓力(多數人的主要支出就是房租或房貸)。
如果有必要,就賣掉房子,如果賣不掉,就租人,然後自己去租一個更便宜的房子住。
如果平常沒有準備,沒有保單可以質借、沒有朋友可以周轉,沒有銀行可以借貸(不管是現金還是房子再質押),沒有儲蓄或金融資產可以依靠,沒有黃金珠寶可變賣質押,沒有版稅或數位被動收入…,系統性風險衝擊降臨時,非要臨時擠出金流來,現在的狀況,大概就只能去做外送。
如果願意做外送都算還好,就只怕心態上和觀念認知上轉不過來,仍然希望一切生活如常,不想有任何改變,抑或者只是看電視跟著罵政府,卻逃避不願面對真實的殘酷,那才是真正的大危機~
我自己的話,會希望自己永遠不需要被政府紓困,被紓困代表經濟無法自立,系統性衝擊就會影響生計,著實可怕。
這就是過去多年來我不斷提,也致力於設計課程來推廣的,身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達人的話,一定要做以下十件事情:
1.要出書2.平常要多經營數位平台3.發展數位被動收入系統4.要有自己的通路跟商業模式5.要有看起來彼此低相關的工作組合6.如果不是超大的組織,就走跳蚤路線(早年從韓第的書學了很多)7.輕裝上陣,不要讓自己有太多固定成本與實體庫存8.要存錢買好保險,做好財務規劃,長期投資9.有要好朋友,能夠彼此形成互相支援的社會安全網10.不要想著靠國家政府與公司,要自己打造自己的人生
話說回來,為什麼有一些人能在景氣落底時撿便宜呢?
因為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銀彈,就算世道不佳,仍然不需要變賣手上的資產就能過活,且能挪出餘錢來收購那些財務規劃不佳因而受系統衝擊,為了活下去而必須便宜出脫手上物件,等到景氣回升時,再將之出脫(甚至就回賣給當初賣給他的人),賺取價差~
 
以比喻來說,仍在為了對抗病毒而升三級警戒的現在,就好比是戰時狀態。
戰時狀態,多數人關心人命傷亡、戰情勝負與物資補給,雖然焦頭爛額,但是,至少有個聚焦對象,而且,知道現在是非日常,比較能夠忍耐,也把很多事情暫時擱置~
我對眼下的疫情發展趨勢還是很樂觀的,從染疫人數的統計趨勢來看,逐漸下滑中,特別是接下來半個月,國人中最可能染疫的高風險族群,大部分都能獲得疫苗施打(兩百萬劑,真的很感謝日本的幫助),會更為有效斬斷傳播鏈與保護防疫戰力。
況且,從人流變化的數據也可以合理推估,只是欠缺解讀數據能力的人,對於明擺著的人流快速下調的自主封城造就的斬斷傳播鏈效果難以有效評估,仍然更相信自己的直覺主觀。
媒體自是得負一部份責任,經常報導不守規矩不配合防疫的事件,讓人放大了個案的影響,忽視其在群體中的占比極低,且若再加上染疫機率就更低了。
相關單位一直都有認真做事,人民多數都很自主的配合防疫,即便人民中有不少被媒體跟特定政客耍的團團轉。
接下來,社會需要將資源集中在,協助撐到防疫降級與恢復市場秩序之前,可能會遭逢經濟衝擊而落入危機的弱勢族群。
穩住這些人,讓他們不用擔心生計,不會因此而需要暴露在危險中工作(或是讓他們優先獲得疫苗施打也是一種辦法,約莫也佔10%人口)。
總之,從各項統計數據跟目前人流活動發展模式來看,疫情趨緩是指日可待,持續謹慎小心,但不用太過焦慮悲觀。
不要相信,甚至不要看那些誇張聳動的煽情文字(現在一些網路平台常有匿名爆料,基本上我都當成創作,畢竟現在有很多來自天朝的認知戰正在對台發動),剩下來的防疫生活,心情或許會好一點。
 
真正棘手的是戰後開始盤點戰力損失,還有戰士們的外傷嚴峻狀況與普遍創傷壓力症候群,乃至重新再就業,市場秩序地恢復乃至活絡,才真正是棘手的大難題!
好比說,疫情開始至今累計一萬三千個確診案例,造成多少家破人亡,以及可預期的鄰里失和?
有多少人未來需要長期照護,工作無法如昔,政府能給的照護資源有限,未來會有多少人經濟受重創?
雖然美帝推出了龐大的基礎建設更新計畫,台灣顯然也能分到一部份,且原本台灣的GDP就是出口占比高,然而,吸納就業人口的卻是內需服務業市場居多,疫情過後能有多少服務業活下來,還會需要如此多的人力嗎?
也就是說,假設疫情在今年底明年初能有個大致上的確定(大部分國民完成疫苗施打後),來年的收拾戰場與重振市場與社會秩序才是大難題,更會是朝野攻防的重點(別忘了明年有地方選舉)~
最近看了獵鷹與冬兵第一季,講述的是煞諾斯造成閃爍消滅地球一半人口的五年後,復仇者聯盟順利救回了消失的一半人口,卻發現有許多人回不去原本的生活,因為沒了這些人的世界早已重整了秩序,於是,出現了數千萬的難民。
不滿當時國際秩序的人,組成了革命組織(主事者稱為恐怖分子),透過激烈抗爭手段,引發世人關切此一嚴峻議題。
不久的將來,我們也需要開始面對收持戰場、恢復社會秩序與遺族療傷,平撫社會創痛的各種問題…
也就是說,縱然直接的生理性的生命威脅告一段落.還有殘酷嚴峻的社會生活的威脅等著解決,並不會比較輕鬆!
屆時政府會有一些振興經濟政策,或搭配一小部分補貼計畫,但只勉強足夠成為點燃的火苗,至於火能否燒得起來,還是要看個別人或組織自己的開展(我們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不是社會主義吃大鍋飯,政府最多是做好發展市場經濟的必要基礎建設,不是甚麼事情都幫我們搞定/國防等特殊產業是會得到多一些照顧,但那是少數)!
社會將會走上動盪分裂還是彼此扶持之路,決定這個國家未來會強盛或動盪?
願有疫情過後的復甦振興期,尚有能力者可以且願意幫助弱者,讓更多人快速地回歸社會秩序,不至於被遺棄且心生怨恨而決定報復世界(有一些無差別殺人事件就源自報復世界)~
延伸活動
財務規劃主題讀書會
設計個人商業模式主題讀書會
知識型文案工作坊
全球化時代下的自由人主題讀書會(線上版)
廢文變黃金的秘訣-我的知識變現分享會(線上版)

人人當老闆 生活有感想 職場煉金術 心靈處方箋 經濟與生活

不管今年過得好不好,感恩的是,還能把今年過完…

By
on
2020-12-30

終於要送走2020年了…
(但是離庚子年結束還有一個多月)
不管今年過得好不好,感恩的是,還能把今年過完。過完的時候,大家都還留在場上!
能從系統性風險中獲利倍增的,是人中之龍,能持平也很很強了,就算折損了一半也不容易了。
雖然只剩下不多的時間,但也是很寶貴的時間,有什麼還沒做想趕在今年完成的,可以抓緊時間再拚一下!
已經都做完的,就好好休息,今年真的很不容易,都辛苦了!
不是找份好工作,而是把工作做好,就能得到好工作(如果工作場所不佳或待遇持續不好當然可以走)!
不是夢想好日子,而是把日子過好,就能過上好日子!
不是找個好對象,而是把感情經營好,就成為好對象!
先做好,就能變好。
讓你感到幸福,快樂,成功的不只是目標達成,當你啟程前往目標的過程所從事的事情,學習的新知識觀點,經歷的事件與人,無論好壞,都是促成,幸福,快樂,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成功/幸福/快樂的目標+過程+事件=成功/幸福/快樂的系統動力學。
了悟這點,當你啟程進行一趟關於XX的追尋時,你已經身處其中。
好像天路歷程或是千面英雄的故事之旅索描述的一樣,一切都是,盡在其中。
我回頭盤點了一整年,雖然有幾個做了蠻長一段時間的工作結束了,也有一些新合作開始了,來年應該會進入很不一樣的新階段,但總的來說,無限感恩,全是靠大家幫忙,方能撐過外在環境格外動盪的這一年,還能正常的工作出門聚餐採買有收入可以繳帳單養家活口,且內心感到平安,覺得個人小我被社會大我支持與照顧著。
社會是靠大家一起努力支撐住的,沒有誰特別英明神武,不是誰特別聰明有先見之明,而是彼此分工且互助合作,讓社會維持某種常態運轉。
身邊有從事交通航運旅遊或醫療護理乃至社工社福NGO等,支撐社會安全網的朋友或家人,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與支持,他們真的過了格外艱辛的一年,對於今年的時間感受,應該遠超長於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