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職場

人人當老闆 職場煉金術 經濟與生活

將自己擅長的事情變成一門生意

By
on
2024-05-06

昨天午後有位年輕的夥伴約我聊工作,他說有分工作找上他,他在猶豫要不要接受?
他從組織獨立出來一陣子了,但因為這兩年家裡連續有一些事情發生,需要用錢,他也幫忙分攤了一些,導致原本存下來要作為剛獨立這幾年的緊急預備金減少了~
我遂問,工作是什麼單位?性質?年收?聽完後,我又問他,那你現在的日常行程規畫如何?再聽完後,我說,你好像規劃的挺鬆散的。
才剛出來當自雇工作者一兩年,這麼鬆散的工作安排,收入當然比較少拉?
要不,先試試看多接幾個專案回來做?
我說,要回去當受薪階級,若年薪沒有七位數,還是要審慎考慮~
後來就繼續聊,然後,我發現最近市場上一個很夯的新興主題,剛好就是他本業,而且他以前的工作也做過相關主題。
遂問他,為什麼不找那方面的工作,學經歷完全適合啊?
他說,他以為那個工作應該還要更有資歷或輩分才能做?
我說,但是我看到一些明顯專業度不如你的人都在做耶?
於是,我們討論了一下,除了目前既有的一些進度要繼續,那個他覺得他還沒資格做的事情,也應該去試試~
實際上,他很有資格做,甚至非常擅長,且做得很好。
然而,不少人都有這方面的認知bug,不覺得自己做的超順手的事情可以拿來變現!
為何有這樣的錯誤認知?因為人們總以為,那沒什麼,應該大家都會~實際上,並沒有大家都會,只有少數人會~
另外一個原因,是不懂如何將專業變成可販售的商品/服務。
我們的教育環境,是培訓專家成為受雇階級而非創業家,所以,我們通常懂得做好專業分工中的一塊,而不是整盤的商業流程建構與執行。
這部分,只需要補強商業模式+實戰練習即可,或是請教有經驗的人(如我)。
第三點,是我跟他聊的時候意外發現的,那就是路徑依賴。他的情況是,他身邊擁有同樣專業的人,都是去上班,都是當受雇者,沒有想過要到市場上找非受雇類型的案子來做。
當你的同儕都做某些工作,你很自然也會跟著大家一樣做那些工作,因為你的人際網絡圈沒有多元性,而是很厚的同溫層~
最後我還給他引薦些人,已經走出他現在的階段,轉換工作型態後發展得不錯的人,讓前輩跟他聊聊~
有時候能力強的人,若是升學過程也很順利,反而會被社會既定遊戲規則的制約(因為過往在這套規則裡,活得很好)~
還有,我說既然都要出來自己做了,就多找一些案子,多找一些非受雇類的工作,多認識一些不同類型的人,非萬不得已不要走回頭路~

讓天賦發光發亮-尋找/發展天賦熱情與動機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


 

廢文變黃金 :斜槓大叔的知識變現秘訣分享會(錄影線上版)

人人當老闆 職場煉金術 寫作有方法 心靈處方箋

試著自己創造工作,還是找份工作?

By
on
2024-04-05

當自營商最大的好處是,不是賺的錢多,不是自由與自主,而是能設法將自己擅長/喜歡的事情或能力,跟市場需求結合,開發出獨特的商業模式/生意/工作模式~
上班的話,是拿自己去填既有的坑,得符合企業開出職缺需求,只能根據市場既有的職缺去找,如果找不到,就得削減自己的特性/狀態,強化自己並不想強化的能力,改善弱點,去配合人家開出來的工作!
白話文來說,前者是根據市場需求與個人強項,自訂規格;後者是市場開規格,你看合不合,不合但想要做就得剪裁自己,讓自己套入。看起來差別不大,實際上天差地別。
好比說,以寫作來說,去應徵公司的網路小編,寫的是公司希望你寫的東西,你不能寫你想寫的東西,只能寫公司要你寫的東西;如果是自己當寫手,可以研究市場需求並找到寫自己想寫且可以寫的領域。
過去我碰過不少小編來上寫作課,都問到寫作的耗盡感該如何解決?
我說我從來沒有這種耗盡感!
後來我想,關鍵差異不是寫作能力,而是為別人寫還是寫自己選擇的主題的區別!
以我自己來說,當年最早我決定寫書籍介紹,因為我喜歡讀書且能讀很多書,也願意寫書籍介紹,雖然冷門,但是有機會發表。
佔據了一個點後,慢慢累積寫作的數量,逐漸深化寫作能力、拓展寫作範圍,後來能寫的就變多了,甚至也可以寫一些別人希望我寫但我不討厭不排斥的東西!
同樣都是寫作這門技能,為別人寫跟寫自己想寫的,就會出現差別~
上班型態的工作最大的問題,得削減自己原本的樣子,補強自己的弱點,改善不擅長的項目去配合職缺開出的規格需求。
久了之後就體制化了,逐漸變得不像原本的自己。
馬克思稱之為異化,扭曲自己跟自己的關係(也扭曲自己跟其他人的關係)。
不管因此能否換到足夠多的金錢或地位,都仍然與原本的自己疏離異化了,長期的認知失調與忍耐,最終會從其他地方爆發出狀況!
甚至,市面上還會有很多道理來勸誡你,削減磨掉的是不成熟的稜角,是不好的部分,能讓你更成熟圓融洗鍊練達。
或許的確有這個可能。
不過,自己到市場上闖蕩,也一樣能接受這類洗禮,未必只能在一份他人制定規格的工作上來做這件事情。
萬一要你削掉的不是缺點,而是強項優點,怎麼辦?
古人說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這個意思。
古人的才能只能售予帝王,不想賣只好回家種田,現代人不想賣給公司,還可以自己出來闖盪,比古代人幸福一點!
也不是說不能去上班,有些人很適合在組織裡工作,也能如魚得水,這樣的人很適合將專長能力賣給公司,讓公司幫自己承擔賺取收益的風險部分,然後專心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跟公司共創雙贏。
但如果不適應組織工作型態的人,不管是公司的節奏速度跟自己不搭,還是厭倦辦公室政治或派系的勾心鬥角,甚至是討厭密集與人群聚或是覺得花時間通勤很浪費生命…,或許應該試試看自己來,將自己的專長/擅長化為生意/工作。
試試看不透過組織,自己直接面對市場!
自己面對市場時,使用的是自己的長處,優點,有興趣或擅長的能力,而且會因為實戰越用越強,累積出自己的獨特性。即便原本能力只是普通,也能透過學習鍛鍊+實戰,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

讓天賦發光發亮-尋找/發展天賦熱情與動機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

當自己的人生教練-教練學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

設計個人商業模式,不用離職也能做的副業/創業-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

廢文變黃金 :斜槓大叔的知識變現秘訣分享會(錄影線上版)

全球化時代下的自由人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

職場煉金術 心靈處方箋 逆社會觀察 經濟與生活

少子化與女力

By
on
2023-12-21

從個人層面來看,少子化對個別家庭來說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教養不能失敗(也是教養熱崛起的原因)。
假設只生一個小孩,如果小孩不能成材,那麼,除了父母老後沒保障(父母也許還能靠自己),無法光耀門楣,還可能讓祖宗受辱外,也可能走上斷門絕戶之路。
生的多的時代,總會有一個能成材,能延續香火,能光耀門楣,即便父母不怎麼有心力去照顧,也不太有餘力投資在教養,但是從機率法則來說,可能因為母群體大,自然就產出傑出的小孩~
實際上過往高生育率時代,很多都是大小孩照顧小小孩,小孩自成一個互相照護系統(而且是家族等級規模的),母親的任務和功能與少子化的今天大不相同,以前也沒那麼重視教養…
所以,從個人層面來看,少子化是家族能否延續的問題?
雖然普通人家如你我,要不要延續家族不是那麼重要,但如果碰上日本皇室曾經有一段時間都苦等不到男性繼承人誕生,那就會是大問題…
談到少子化,大部分都會從國家或市場等宏觀面切入,但實際上個人層面的衝擊也不小~
話說回來,少子化也不是全然沒有優點,性別平權的促進也多少跟少子化的既成事實有關。如果就是有很多人只能生出一個女兒,父權那一套就勢必會出現調整,不可能繼續像過去那套重男輕女…
女性也可能有機會得到更多栽培,更有機會成材,從而突破社會既有性別不平等框架,促成新一波的兩性平權~從局外人的角度看,日本經濟長年無法振興的關鍵之一,就是嚴重浪費女性的高品質勞動力。
其次才是少子化或泡沫化之後的通縮,遲遲不願意正式承認開放外籍移工等等。
經濟成長停滯,各國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碰到。
日本長年讓女性接受高水準教育後,只令其在職場上工作數年,就用婚姻育兒家庭照護等家庭運作,將這些勞動力束之高閣(就是把家庭丟給女性,即便個別女性工作能力比男性好)。
如說高經濟成長時期是可以浪費的起女性勞動力的奢侈,泡沫經濟後早就不行了。但是,社會制度受制於文化規範/父權意識形態,無法改革的同時,負面效應又蔓延到市場經濟,爾後又衝擊到社群/家庭生活,形成負面循環,鎖死。
特別是那些男性主導的超大型企業,近年來紛紛開始崩潰,根本無法挽救,甚至被過往日本社會瞧不起都國家超車。
說穿了就是日本社會偏執的不願意讓女性全面充分就業,甚至發展出非常畸形的派遣制度,將一大堆高素質女性勞動力全部打入超低薪的派遣工作,承受經濟跟人才的雙重損失,這一套最好是能夠在全球市場上立足競爭。
如今的時代,各國莫不拚著全國人民總動員式的上經濟戰場,只有日本人長年對世界讓子,大部分時候只由男性出馬面對世界級競爭。
別人兩個打你一個,有時候可以二十個打你一個,一個人又沒有人家兩倍二十倍強,是真的很難贏啊!
日本有很多很強很厲害的傳承固然沒錯,但是性別歧視也是牢不可破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明明已經是女力比男力強的時代了!

Zen大的社群學坊(2023年班)共學團-商務人士一定要知道的十二堂通識課

人人當老闆 職場煉金術 心靈處方箋 逆社會觀察 經濟與生活

接下來的台灣就業是市場,是事求人的時代,檢討年輕人工作態度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

By
on
2023-06-19

話說,人資接下來可能要調整心態了。
跟過去二十年的買方市場獨大不一樣,現在是賣方市場的時代。
是事求人,不是人求事。
以後會有很多雖然被錄取,但是最後選擇其他公司的情況。
過去二十年,沒少看一些人資在商業週刊提點上班族如何如何,才能被留用,升遷,加薪,不被開除與淘汰…
以後要學的,可能是如何留住人才不跳槽。
到處都在缺工,又不是外籍移工能夠補充勞動力的領域,有經驗有專業的勞動力可是很強手的。
稍微強勢,或太凶,待遇或勞動環境不合理,人家就走了。
目前已經感受到這個趨勢的人還不夠多,就連人資自己都還沒意識到,才會對錄取的多報到的少這件事情感到憤怒,責怪年輕人欠缺工作倫理。
他們就是可以無視這個的世代,他們是景氣大好的時代出社會,跟我們一出社會景氣就開始崩跌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他們不用委曲求全,他們可以選擇。
很難再像十幾年前那樣,用責怪年輕人草莓的方式,要他們吞下不合理的勞動環境與報酬。
附帶一提但並非不重要,疫情即將展開前,天朝沿海省分的年輕人就陸續離開工廠去做外送小哥,很多台商找不到工人,有些乾脆賣掉廠房搬回台灣。
而今聽說天朝青年失業率高達20%,據某些台灣的人資專家說擁有狼性,能力遠勝台灣人的天朝人,怎麼會淪落到這樣呢?
又,即便天朝如此多年輕勞動力,台商乃至全球各大企業仍不為所動,不再力用天朝,又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呢?
我是覺得,台灣如果繼續放任過往唱衰台灣那些所謂職場專家妖言惑眾,明明都說錯卻能繼續大放厥詞,甚至還有人繼續信以為真,真的就別怪自己到勞動環境無法改善。
歡迎參加超一流商務人士的工作論與工作術主題讀書會

生活有感想 心靈處方箋

除了政治上不雙標,性別議題更是要謹慎小心~

By
on
2022-11-05

政治上,我們常常談到對不同政黨的檢驗是雙重標準。
然而,回歸社會生活,你會發現,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對不同性別的人類採取雙重標準,而且不覺得不對勁。
檢驗方法也很簡單,把某件事情可不可以做,用男人跟女人分別套進去想想看,就知道了(生小孩這個事情可能是無法等量齊觀的例外,但是養小孩裡面却充滿雙重標準)?
雖然也有人主張,性別不同,原本就很難使用同樣的標準檢驗。撇開因為生理因造成的差異外(差異在人類社會常常被視為優劣/等級高下),社會性別面,仍有不少存在某一性別可以,另一性別不行的現象。
以及,我們社會到今天仍然是普遍同工不同酬的,女性主要負責家庭照護支援工作之類的。
必修坦誠面對的是,人就會雙重標準,謙虛學習,碰到明顯的錯誤就設法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