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運動

閱讀資訊饗 教育與學習

腦科學發現,人類靠記憶力/海馬迴來適應環境的衝擊與變化…

By
on
2023-06-01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做享樂跑步機效應。意指人們不管如何消費升級或提升狀態,很快就會適應。
反過來的情況也成立,遭逢重大衝擊,原本以為不可能承受,過一段時間後,竟然也適應了。
不得不讓人想起適者生存這個概念。
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生存。
人類顯然很能快速調適,適應新的環境,不管是變好還是變糟糕。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是怎麼適應環境變化的?人類具備什麼特質,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變化呢?
腦科學研究發現,是海馬迴掌管的記憶新事物的能力!
記憶力讓人記住原本不熟悉陌生的新環境狀況,記住新環境後,會形成新的標準(框架),也會因為熟悉(習慣)而知道不需要再為新環境感到緊張不安興奮痛苦…(端視原本的情緒反應而定)。
所謂的熟能生巧,也是類似的作用下的結果。當一個人對眼前的事物或狀態感到熟悉(記住了),就不會覺得需要擔心害怕(已經有合理預期,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所以,要鍛鍊一個人不怯場,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多實戰、多上場,記住場上發生的事情,知道場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就不會怯場了!
腦科學研究發現,海馬迴受損,無法記憶新資訊的病患,耶變的無法適應變化。
以此反推,記憶力與人類的適應力有關。
而且,懂得鍛鍊強化海馬迴的人,不但記憶力變強,適應環境變化能力也變得更好,抗壓性也變強。然後我在想,年紀漸長後,適應環境變化能力變差,希望維持現狀,很可能是記憶力衰退。當一個人不再鍛鍊海馬迴,不再學習新事物,神經可塑性僵固化後,海馬迴萎縮導致記憶力衰退,可能也是原因。
人的大腦是終身都可以鍛鍊學習累積資訊的,只要持之以恆的使用大腦,強化海馬迴與記憶力,並且避免發生大腦病變或意外衝擊受損的情況發生…
歡迎參加認識腦科學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過目不忘的記憶術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

心靈處方箋 逆社會觀察

邁入高齡化社會,亟須強化腦部保健知識與方法!

By
on
2022-01-27

最近藝人納豆開刀的事情,輿論猜測沸沸揚揚。經紀公司對外表示一切都很好。
不過,但凡跟腦有關的疾病,即便看起來情況不嚴重,都很難說,得看治療後有無影響到大腦機能運作。
去年底回家,聽老媽說,大腦爆了兩根微血管。聽起來好像不嚴重,實際上仍然影響了活動,需要積極復健與鍛鍊。
腦子的問題,往往受損區域很輕微,影響卻不小。
如果還年輕且影響範圍不大,透過耐心的鍛鍊大腦神經元可塑性,或許有可能建立起替代管理原本消失的功能的新區域。
腦子的保健很重要,年紀漸長,大腦裡用來和緩腦跟頭蓋骨的水液會減少,大腦會逐漸萎縮變小,原本跟頭蓋骨相對算是密合變的寬鬆,增加了大腦跟頭殼磨擦(造成頭痛)的機率。
其他像是右腦處理輸入訊息效能逐漸下滑,大腦神經元的病變,神經傳導物物質的改變,腦中血管的硬化阻塞…上述這些,都還沒算入讓人聞之色變的認知症。
隨著高齡化來臨,腦部保健的知識跟作為卻沒有相對跟著提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腦部保健,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1.走路是最好鍛鍊大腦的方法,年紀越大,每日需要走路的時間越長(一小時是基本的,又認知症問題的,有些會需要走上兩三個小時來鍛鍊大腦)。
2.營養攝取,避免高糖飲食,糖會活化大腦卻也會造成大腦上癮與發炎。
3.每天都要花時間做點手(腳)腦並用的事情,訓練/活化大腦的輸入與產出腦子。
4.注意腦部保暖,季節變化溫差大時格外要小心。
5.比起明顯知道自己有三高問題的人,看起來沒有三高問題的中高齡族群更要小心,可能會疏於留心跟檢查而造成狀況惡化。
6.一定要睡覺,睡覺是讓大腦重組資訊與清理白天清醒運作時產生之廢棄物的時間!
更別說現代社會有大量直接對人腦進行認知情緒攻擊的資訊,沒人知道常長期大量接受刻意製造來攻擊大腦情緒的訊息,對人類大腦造成的影響會如何發展?
我自己覺得很不妙,這些年來越來越多人因為一時情緒衝動而造成憾事的事情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跡象…,我們急需增加認識大腦的構造,訓練大腦,維持大腦健康的知識跟方法!
腦科學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

職場煉金術 寫作有方法 心靈處方箋 教育與學習

不用花大錢就能做到全腦開發的十個方法

By
on
2020-07-27

坊間的高價全腦開發課程,有一些將自己包裝得很神奇(價格因此也開得很高),說得好像大腦可以透過一套什麼神奇方法,對大腦進行深度開發一樣!
其實,開發大腦的方法很簡單(有效改善人生的知識未必艱澀):
1.好好認識自己的大腦的運作邏輯
2.順著大腦的規則使用大腦
3.不要強行以意識強迫大腦屈服
4.不要讓大腦做會受傷的事情
5.根據大腦運作的規則安排日常生活作息即可。
想知道為什麼年紀漸長,記憶力變差嗎?
非要增強大腦效能的鍛鍊,不用玩什麼數獨或邏輯遊戲,而是做到以下十件事情:
1.最好每天都能多走路與運動至少三十分鐘(鍛鍊海馬迴與認知),人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能大量走路才鍛鍊出超越其他物種的大腦功能!多走路也能演緩認知症的惡化!
2.多寫筆記、多寫作與閱讀(養成讀寫合一的習慣)、多表達(多使用左腦語言區,文字是一種聯覺能力)。左腦語言區負責語言的組織化呈現(右腦語言區管輸入聲音與辨認),生活在現代社會,擁有強大語言輸出能力者較有機會勝出!
附帶一說,接收太多影像訊息卻不做輸出彙整,對大腦並非好事!
3.多做想像力練習或正念冥想(經常進入大腦預設狀態),控制大腦杏仁核與邊緣系統的情緒反應(改變表達方式,就能改變人生)。
4.多想愉快的事情少讓負面思緒充滿大腦而無法自拔(讓神經傳導物質盡量維持穩定發送)。
5.多做分析決策練習,鍛鍊大腦的總管理處,前額葉皮質區。
6.該睡覺睡覺,讓大腦有時間整理資訊與處理廢棄物。不睡覺的人,大腦白天運作時產生的廢氣毒素無法排除整理,且無法好好補充來日運作所需要的養分。
7.不要經常分心或一心多用,太頻繁切換大腦會造成認知受損。開車時講電話的注意力分散情況,形同酒駕,不可不慎!
8.不要吃傷腦食物,反式脂肪與美式飲食是大忌。
9.不要藥物濫用,藥物成癮對腦的破壞非常致命。
10.不要暴力電玩成癮,類同第九點對大腦的破壞。
保護好父母生給你的頭腦,不要因為意外事故(如車禍)而受傷,不要讓自己處於長期缺氧狀態。
如果你出生有個好家庭給你好的照顧(出生在好人家,對於大腦的正確使用方式的鍛鍊的確有幫助,好比說,七歲以前能有系統的學習某套技能或知識系統,日後大腦使用或訓練上會比較省力),且沒有先天的DNA受損或外力強加的創傷(如被毆打),也沒有生病的話,若能確實做到本文上列各點,其實就是最好的全腦開發了!
附帶說幾個常見的大腦迷思,莫札特效應不如坊間傳說的神奇,在很多條件限訂下才有效!與其說是聽莫札特不如說是聽古典樂,或是說學著讓好的音律節奏進入自己的身體運作。
人腦其實一直都是全腦運轉,沒有什麼只用百分之十。
左腦右腦的區分也不是絕對,只是運作慣性下的趨勢,並非絕對,左撇子的一些人就會左右腦的語言區功能剛好相反~
想知道更多關於大腦運作的事情嗎?
歡迎來參加腦科學主題讀書會

職場煉金術 心靈處方箋 教育與學習

改變人生,就靠反覆鍛鍊,養成好習慣

By
on
2020-07-08

減重或戒除壞習慣失敗的原因,在於試圖將人生中分離出一段短時間,遠離原本生活常態,以高壓或高強度的生活或行為方式的改變,達成某種目標!
這種做法的問題是,短期有效,長期可能會更糟!例如,減重密集期過後,體中回升甚至更重。
任何改變想要長遠有效,都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養成習慣,用新習慣取代舊習慣,以新生活方式取代舊生活方式,將新習慣融入既有生活系統,令其自動化。
想要養成讀書習慣,就每天讀書,讓未來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有讀書時間。
想保持健康好體態,就每天運動走路或健身,讓未來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有運動走路或健身時間。
想成為有錢人,就每天都花時間鍛鍊自己相關的知識技能與行為模式,讓未來人生中的每一天都由新養成的投資理財與生活習慣的執行時間。
拋棄意志力、拼命努力或毅力之類的觀念,改變人生的奧秘僅只此一件,那就是將之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讓身體自動化,像呼吸一樣自然,讓大腦自動化運作系統管理這些事情,讓啟動執行不需要額外撥出意識或能量,可以很自然地運轉!
習慣力一書告訴我們,養成改變人生的好習慣並不難,只要在相同的情境下,重複所要執行的動作,並且能從中獲得獎勵,讓手段與目標一致,就能讓行為自動化,變成一套自動運作的程序記憶,如此,你就能擁有一個全然不同且不會走回老路的人生!
習慣學是你在這世界上想要改變自己唯一需要優先掌握的技能性知識!
任何技能都需要反覆練習直到內化成生活習慣,才能真正改變人生。
延伸閱讀-一些關於習慣學的文章與活動
想把事情做好,秘訣是認知取替
打造理想人生,需要習慣學來相助
習慣學(線上)主題讀書會
重新設定大腦 養成好習慣 就能重新設定人生
好習慣讓你變得好有錢

教育與學習

先睡覺再吃午餐 午後不容易昏昏欲睡

By
on
2019-05-31

 

最近又在一本書(自律就是自由)中讀到相同觀點,那就是吃午餐前先睡一下,睡起來在吃午餐,下午的精神狀況會比較好。

 
最早是在某個日本作家的書中讀到這個觀點,當時心想,跟我有時候早上寫作太累,會先睡一下再起來吃中餐的做法一樣,稍微午睡一下,解除了早上的疲累,再用餐,可以避免吃完飯後為了消化食物加上早上工作的疲勞雙重攻擊,午後昏昏欲睡。
 
中學生可能因為學校制式的作息沒辦法,但上大學以後乃至上班族,我都建議中午放飯時間可以先睡一下再去吃飯,也可以避開人潮,一舉兩得。
 
雖然說身為在家工作者,睡午覺也沒關係,的確我也還是會下午睡覺,但如果有時行程沒那麼鬆散又想要有效恢復精神,小睡片刻還是最好的做法。
 
此外,我在腦科學類的作品裡也讀到不少相關的證言,那就是忙碌過後的小睡,會比直接睡一大段的效果更好,人其實只要六到八分鐘或十五分鐘左右的小憩,就能有效恢復體力。
 

又,先睡覺再吃午餐的好處還有一個,進食後的能量可以直接用到下午的工作上,避免囤積。不過,如果要讓效果更好,下午兩點到四點最好還是安排外出拜訪或是勞力工作行程,勞心工作不宜在午後進行。

歡迎來參加NLP、腦科學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