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大眾

人人當老闆 職場煉金術 寫作有方法 經濟與生活

為什麼短影音好衝流量難變現,也及創作人的流量迷思…

By
on
2024-02-16

大部分(廣義)創作人都有流量迷思,認為流量越多越好,擴散率/轉發率/觸及率越高越好…
會有這樣迷思,可能是內容創作大盛於大眾媒體時代,收視率等於廣告費等於獲利,後來即便進入網路分眾時代,走賺取廣告業配的網紅與大型電商的推波助瀾,讓人持續深化此一觀點。
實際上,關鍵是目標受眾的精準命中率+轉換率!
舉個例子,出書。
如今時代,在台灣書能賣一萬本就算暢銷了!
很多書都賣個幾千本而已,如果直接換算成按讚數,其實很少。
可是,這些是成交的客戶,而不只是按讚而已。
實際上看過書訊的人可能多很多,最後有數千筆交易誕生。
這數千人,若能有個封閉性的社團收攏之,深化經營之,才是真正能夠支撐你繼續走下去的關鍵所在。
其他龐大的流量都只是浮雲。
為什麼短影音很多人看,卻很少人能夠從中獲利?
我仔細查看了一些短影音後發現一件事情,有些點擊率很高的短影音本身的社群帳號的粉絲數極低。
也就是說,如果長影音或長文章都已經很難讓路人轉粉絲,短影音更難。
你要重複看到多少次同一種風格的短影音,然後才想到"也許我應該來追蹤這個創作人?”,我覺得門檻很高~
有些人追求降低讓人看懂的門檻,認為如此能讓更多人觀看自己的創作,卻沒想過,這麼作能留住粉絲的比例又如何?
如果說打從一開始就打算做大眾市場的創作人,那還無可厚非,如果你的市場就是小眾/利基,真的需要降低門檻讓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的創作嗎?
文案寫作有個觀點,文案並不是讓越多人看到越好,而是讓該看到的人看到,不該看到的人都不要看到,最後成交率高才是最好的~
如今短影音的趨勢卻是違背文案原則,製造了大量很高點擊率卻毫無轉換率(連將路人轉粉都很難)的內容!
之前我說我讀到一本網路行銷公司老闆寫的書,其中提到一段,它們公司的員工研究網路上的文案後發現一件事情,長文案看完的比較少,但是,看完的人幾乎都會買。
我倒是覺得,內容設定門檻,汰除一些非目標讀者,並非壞事。
以前我在教<知識型文案>時,常常跟來上課的專家說,也許我們的粉絲團只有數千或數萬人,可是你要想一想,如果這裏面都是精準的目標族群而非過路客看熱鬧的,那個含金量是很驚人的!
好比說有位教銷售的老師,他的粉絲團或播客人數在網紅等級來看不多,然而,幾乎都是目標族群,都是銷售領域相關的人士,轉換率很高,而且是B2B的轉換率。
在我自己來看,做好利基市場,在需要認識自己的族群裡有名氣就好,指名率高就好,不用管市占率或大眾知名度。弱水三千,取一瓢飲即可~
投身內容創作的朋友,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受眾或商業模式,再回過頭來思考自己要做什麼樣的內容來導流受眾、經營受眾,陪伴這些受眾,讓他們覺得追讀你的作品能有收穫能成長能賺錢…
不當接業配廣告網紅的,流量高有時反而是阻礙,會吸引太多不相干的湊熱鬧人士,反而稀釋掉了真正重要的客戶跟你深化互動的機會~
爆紅與知名的確很爽,也的確有相對應的超額收益,但是,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是否有足夠健康的心志能夠承受得住,能否長長久久走下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竟然看到這裡,留言區貼一則我過去錄製的學習文案寫作之前應該思考的事情,也可以當作內容創作人創作前的思考提醒,給有志於創作者參考參考~

設計個人商業模式,不用離職也能做的副業/創業-主題讀書會(錄影線上版)

知識型文案-優化自媒體變現力的文案寫作秘訣(錄影線上版)


心靈處方箋

敢於堅持信念,奮勇挺進

By
on
2022-04-12

擁有一段真正活過的人生,而不只是職業生涯。
把保護好品味當成自己的職責。
真實體會過的自有足以彌補你的一些缺失…
如果你不喜歡別人的風格,就培養自己的。
去掌握一些複製傳播的小技巧,即便是聊天也當成個人出版,這樣,你的生活會滿是工作的喜悅。~康拉得
1.要有勇氣,做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
2.堅持做一些非做不可,不做會死的事情。
3.要抱持懷疑之心看世事,但要敢於信任人,不要怕受傷。
4.衝突與破壞有其必要,如果是為了再創造。
5.日子並不總是容易的,會有一些困難找上門,不要太容易屈服或放棄。
6.小心大眾輿論的定見,那並不總是對的,卻往往很有殺傷力。不要怕被傷害,不要怕自己是少數,要能挺住。
7.要小心別讓自己落入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大眾高明(即便你真的是也不要表現出來)。驕傲會招來敗壞。
8.事情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但也不是複雜到無法理解。不要輕信也不要害怕去理解。
9.總要多學習,多向人請教,多查證,多跟人聊天,多多旅行,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10.多一點幽默感,培養認知餘裕,好好承受發生在自己身上與眼前的一切世事變化與衝擊,仍然要活得頂天立地,站立得穩。
變強最快的方法,就是模仿強者在做的事偷師-超級個體都在用的自我增值方法論(錄影線上版)

人人當老闆 逆社會觀察 經濟與生活

精準命中利基目標,還是全方位擴散好?

By
on
2021-09-13

精準命中目標還是全方位擴散,永遠是商業活動需要先行思考並設定的目標。
我常問個人企業主事者或獨立工作者,想過嗎,萬一這些行銷廣告文案技能方法投下去後,爆單爆款熱賣了,行政後勤系統,追的上客訂量嗎?
後續產能出的來嗎?系統壅塞怎麼辦?出貨與後續服務不會出狀況嗎?同業惡意攻擊的下單抹黑處理的完嗎?人手不夠時,真的加聘就好了嗎?增加的庫存最後真的賣的完嗎?不會被最後一波退貨反噬利潤率嗎?
如果願意加人手,擴大營業,搶占市場主流,那自然是全境擴散好,但如果只有一個人也不想擴張,就得好好深思取捨!
因為我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做大眾市場,對於如何取捨與設定,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法。
特別是某一年工作量不小心爆掉,一路忙到年底覺得自己太操勞,一整年都在高速運轉著工作,非常不健康,而後就開始降載了。
追求業績極大化跟避免虧損擴大,我會更重視後者,盡量以一人能夠承擔的極限,去反推規劃自己的商業模式。
大眾市場的果實很甜美,但是,副作用也不容小覷。
我不是太相信自己的人,也很害怕過勞傷身,所以從一開始就做好了上限設定。
對於能夠處理的了大眾市場生意的人或企業,我從來都只有尊敬跟佩服。

職場煉金術 經濟與生活

想當網紅,大眾與利基市場的商模截然不同!

By
on
2020-01-15

做大眾市場的意見領袖賺的是廣告與代言收入,而且,廣告通常是幫忙鞏固品牌形象而非導購。

大眾市場代表可支配所得趨近市場常態分配,也就是大家捧人場的多而願意或能夠掏錢買的少。

想想看,大網紅每天推一大堆業配,粉絲哪可能每一樣都能買?

小眾市場微型專業網紅或意見領袖,深耕自己的特定族群,信譽資本的轉換變現率比較好。

相對來說比較像可信任朋友的口碑傳播,而非那麼商業化。

況且,小網紅往往另有收益商模,導購或業配只是一部分,正因為做的少,才不容易做爛掉(被粉絲麻痺忽略無視)。

特別是某些低毛利又小眾的產品,真的不需要找大型網紅導購或推薦,好比說出版品。精準比流量大重要。

要不然,轉換率很低。

有志當大型網紅的最好也不要做知識市場(偶爾完票當成貢獻社會可以),因為成本太高轉換率又低毛利和單價也都不高,不管自己賣還是幫人賣都不好實質獲利。

知識就是小眾,娛樂才是大眾。

商模完全不同,搞錯會很慘。

就算真有人能充分整合,真的賺錢又賺名,幫廠商發大財,那也不是說複製就能複製的,更不是每個人捧錢去對方就會接的。

人家是萬中無一的武林奇才啊,小眾市場經營者只要佩服就好了。

#話說pressplay這種付費內容網站國外都已經有自動化上傳平台
#patreon

人人當老闆 職場煉金術 寫作有方法 教育與學習

捨棄不必要的完美主義,堪用就好也是一種經營方式

By
on
2019-06-07

應該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那個產品文案寫那麼糟、網站做得那麼醜,功能那麼陽春…,怎麼可能會有人買?

 

結果,不但有,生意還蠻好,至少比自己好!

 

就像應該也有不少人覺得,我的文章寫得也不怎麼樣,真要認真寫也能輕鬆超越我(我個人認為超越我是不難),憑什麼我可以當職業作家,一寫很多年?

 

我也知道,有人就看不慣我經營的這個路線。

 

嗯,其實我很能了解,無論真心相信各方面品質都好才是經營王道,還是以美學鄙視別人進而高抬自己的優越感與快感,生活中私底下內心裡偶爾也會碰到真心想翻白眼的東西,不過,我會很快轉念,提醒自己,世界很遼闊,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未必大家都不喜歡。

 

所謂的品質好也許有客觀標準,但是好品質的東西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買得起或想付,有可能好品質就得付出高價格,有些人是買不起,另外一些人則是認為這類型商品自己不想花這麼多預算?也就是說,每個人選擇產品或服務的判斷標準都不同,有些人遷就於價格只能選陽春但便宜的,有些人則非精緻細膩且高價不可,有些人視情況而定,有些人都可就看東西有沒有實用性…

 

挑選標準如此多元殊異的情況下,生產方順著客戶的需求刻意推出能放入這些人評比範圍的產品或服務規格,會是讓人太意外的事情嗎?

 

只能做得陽春簡陋且賣便宜的產品的商家,真的做不出高級精緻品嗎?或許是,或許未必。台灣有些小吃店明明生意很好卻硬是裝潢簡陋陽春沒冷氣,如果有客人問起,就回說賣這麼便宜了還要求那麼多,甚至回說想吹冷氣去找有冷氣的店,毋寧說老闆就是想抓住這個市場區間,以貌似簡陋好將價格優惠回饋給客人的感受傳遞出去,作為經營模式!

 

有些人考量的是市場需求而非個人能力與想法的充分展現,這無關對錯,這涉及市場定位與建構商業模式的想法。我記得有本書就談到,生意好的街邊小吃店的收入,其實比高級西餐廳好,因為週轉快,客人流多,成本低。

 

以我來說,認真花兩三倍時間下去寫和改文章,不是不能提升到更上一層樓,但是,我是評估過市場跟自己所經營的文類還有個性之後,折衷出一個範圍區間,作為寫作主力。

 

專攻可以快速完稿且對文字細膩度的要求不是太高(但觀點需求比較大)的市場,好讓我在有限時間內能夠創造出較高的稿費,拉高在市場存活的機率。

 

我無意批評,但的確存在的現象是,自我要求嚴格的創作者當中有一些人因為耗費太多時間在作品的醞釀與修改上,但市場並沒有欣賞或掏錢買單這樣的苦心經營,結果就是收入不足以應付支出而退出,或是得想方設法找補貼案來協助自己堅持下去,或是從事其他行業,把寫作當兼職。

 

但我的目標是寫作維生,寫什麼都可以,不一定要高雅創作部一定要流傳後世只要錢夠養家活口即可,所以我投入寫完看完多數人過兩天就會忘記的文類,且捨棄完美主義與文以載道,就把自己當成完成商業需求的寫手,寫出市場覺得可以的程度即可的文字。

 

社會生存比的不是單一作品誰接近滿分而是全體作品的總分,因此,我早早捨棄了完美主義,擁抱了堪用就好的做法,反正不是創作也無意流傳後世,少了一些包袱,就能多一分自在,還有繳完帳單能夠勝一點餘裕,不用過得太過拮据。

 

我常常說,好書賣不好很正常,我最常讀的社會人文科學作品都很棒,常常賣不了一千本。所以,不要覺得自己東西賣不掉是因為水準太高程度太好或市場不懂欣賞,銷售跟品質有時候有關係有時候無關,得視情況而定,很難一概而論。應該事先觀察了解市場,找出自己的對策,如果選擇苦心經營者,那就不要怨懟市場不買單,曲高和寡是市場特性,數千年來皆如此,難以撼動。

 

當別人一天能寫六百一千字,我能寫一萬字,而這個市場上的多數人又分不出兩者之間的差異,最後往往是寫得少的人離開。我相信好作品是能留下來的,問題是寫好作品的人的生存資金耗盡時就得停止創作,離開市場,後續未完成作品自然無法繼續問世,人往往也離開了市場。

 

市場是無法教育的,只能因勢利導,配合市場的程度,適度妥協,緩步加碼,等到市場接受了或給了較大的餘裕空間後,再慢慢和大家一起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