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資訊饗 心靈處方箋 逆社會觀察 經濟與生活

脫貧-比增加現金流更重要的是解決財務認知匱乏

By
on
2019-04-22

(歡迎參加有錢人讀書會)

 

周末看了好幾篇文章,不約而同在談貧窮與現金流的關聯性,且建議都是,擴大現金流,累積盈餘,才能擺脫貧窮。

基本上,這個答案不能說錯,人的收入高於支出,能累積剩餘,的確能夠擺脫貧窮,甚至進入富裕狀態。

問題是,至少在當代社會,人之所以會陷入入不敷出的貧窮狀態,往往是在認知層次上出狀況,導致現實層次上的金流處理出狀況,最後才導致貧窮。

也就是說,不先處理認知層次的問題,金流是累積不出來的,貧窮狀態也就難以擺脫。

造成貧窮認知的形成,大體上來說,有兩大類型:

一種是我們熟悉的貧窮狀態,也就是俗稱的低收入戶,那些真的沒錢,收入太低,不夠支付基本生存開銷的人。

我們來想一個情況,這些真的沒錢的人,如果說我們透過立法或幫忙募款的方式,幫其在短時間內湊到一大筆錢,令其收入遠大於支出,是否就能幫助他們擺脫貧窮狀態?

或許有可能,但還可能出現一個情況,因為不知道如何管理手上的多於資產,被其他有心人給借光或騙光,甚至自己就不小心花光了,好比說國外有一些樂透頭獎得主,最後卻花光獎金還一身債。

關鍵就在於,這些習慣赤貧生活的人的認知中並沒有學會金錢管理的知識,以至於手上真的多出了很多錢也不知道如何持有甚至擴充,最後一點一滴花光,又回到貧窮狀態。

另外一種貧窮,叫做相對貧窮,是相對剝奪感,也就是收入是夠的,但因為生活環境或認同團體選擇錯誤,結果讓自己的支出越墊越高並且超出自己的所得,或是即便拼命消費還是比不上收入與資產遠勝於自己的同儕,因而覺得自己很窮。

好比說一個年收入兩百萬的家庭,為了體面而選擇入住年收入平均在五百萬以上的家庭的社區,如此一來,房屋成本車貸成本與家庭教育成本支出都會大幅攀升,原本可以過得不錯的收入也會因為比較基準的選擇錯誤而造成自己非常貧窮的不幸感。

如果不能克制社會排序系統的比較心態,不能離開收入遠高於自己的同儕的生活或工作環境,無論賺在多錢,甚至現金流也是正的,也就是還是能夠累積資產,卻還是覺得自己貧窮。

人窮不窮,在這個時代,更多是主觀認知或個人在金錢處理上的認知建構不正確所造成,比較少是單純的現金流狀況的收入少於支出。

如何幫助自己建構正確的財富管理的認知餘裕,不隨世俗的潮流波動,不被自己內心的比較慾望影響,不被過勞生活綁架(過勞會讓人想多花不必要花的錢),才是真正幫助人擺脫貧窮的關鍵。

美國專門針對鄰家富豪(淨資產範圍在一百到一千萬美金的人)的研究發現,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累積出超過尋常人的財富,是因為有正確的財務認知,在金錢的支出上有紀律且節儉,不落入跟隨世俗消費潮流的迷思,長期有所節制的管理資產的結果,這些人當中有不少甚至不是傳統意義的高收入者(年收入在六萬美金以下者不少)。

想要擺脫貧窮狀態,先建構健康的財富認知,以此新的認知重新建構金錢的累積與花用行為,才可能建構出真正有效而健康的現金流。

標籤
相關文章

留言

Zen大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我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每年讀書(至少)五百本,寫文(至少)五百篇,演講授課(至少)五百小時。 本版文章歡迎個人或非營利單位轉載,營利單位轉載,請來信取得授權(切莫私自轉載)。

Zen大著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