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主基督

先入為阻,小心認知框架影響判斷力

By
on
2011-05-21

先入為阻,小心認知框架影響判斷力

文/zen

高二的時候,一個人到外地讀書,爸媽怕我沒好好吃飯,要我周末時上阿姨家去,讓阿姨弄一些好料幫我進補。剛開始,就只是去吃飯,然後住一晚,隔天回宿舍。不久之後,我發現表姊周末總是匆匆吃完晚餐就出門了,說是要去教會。後來表姊看我一個人待著也挺無聊的樣子,問我要不要跟他去教會看看,我想說反正在阿姨家也是看電視,不然就得跟阿姨大眼瞪小眼,於是便答應了。

當時去的是「臺語教會」,從唱聖詩、禱告到講道,全都用台語進行,而教會裡說的台語比較文雅古樸,和坊間一般的台語不同,雖然青年團契另外有一些詩歌本,牧師講道也多會摻雜國語,而且我算是在講台語的家庭裡長大,但還是覺得教會裡的「全台語」環境很是特別,但後來也就漸漸習慣。

後來上了高三,因為要準備考試,沒辦法常去阿姨家(從宿舍到阿姨家要搭嘉義客運,約一個小時以上的車程),加上同班一個好朋友也是基督徒,就邀我去他們教會,這次是個國語教會(且和我原先去的教會不同教派),牧師是外省人,講道時有濃濃鄉音,花了一點時間才適應(我後來就在這個教會受洗,歸主)。

有趣的事情在,不同的教派,使用的詩歌本雖然不同,但所唱的一些詩歌的原曲卻是相同的,約莫是過去的台灣沒有版權法,加上不同教派進入台灣的時間不同,找不同的人翻譯詩歌,因此,雖然是同一首詩歌,卻有很多種「大同小異」的中文歌詞。

我發現,在唱詩歌的時候,「先入為主」的制約力量真的很強,特別是那些原先已經在另外一個教會唱得很熟,都能默背的詩歌,到新的教會來,即便同一首詩歌唱再多次,都還是會不自覺地唱出之前教會的版本的歌詞。

當然,我覺得只要是誠心頌讚上帝,歌詞上大同小異,是沒甚麼關係的,畢竟聖經也有很多種翻譯版本,詩歌有不同的歌詞翻譯(甚至是另外根據原曲自行創作歌詞)也無妨。

只是我發現,人真的很容易被先進入腦海中的事物、觀念、想法所制約,或者說先進入腦海中的事物、觀念、想法,會不自覺地形成一套「標準規格」,爾後碰到大同小異的事物,雖然明知道另外一個版本沒錯,應該接受,但卻受到先進入的觀念的影響,「先進入腦中的反而成為接收新事物的阻礙」。

福音在台灣,許多時候受到的抗拒,也不過是文化上的「先入為阻」罷了,並非不認識上帝的人不肯信主,只是一般的台灣人,生活在民間信仰的社會環境中長大,「先入為主」地接受了一套關於信仰的價值系統,不自覺地以此作為衡量信仰的「標準規格」,他自己未必相信這套價值系統,但碰到另外一套陌生的價值系統,不自覺地拿起了原本所習慣的價值系統作為和基督信仰對話的依據。

有一些時候,弟兄姊妹會因此而陷入無謂的爭辯,越是爭辯,對方往往會去抓住那套他所熟悉的,排斥他所陌生的。其實,根本不需要和對方腦中的那套價值信念爭辯,他自己都未必相信,只是出於一種文化習慣的自我防衛而不自覺地援引罷了!

與其花時間去破除原本就不存在的價值信念,還不如多以生命見證讓對方看見基督信仰的美好,讓對方產生好奇心,想一窺究竟。因為,破除「先入為阻」最好的方法,不是要對方丟掉他原先所熟悉的事物,而是讓對方漸漸地認識原本陌生的事物,強化之,成為新習慣的一部分。因此,最好的方法不是在道理上爭辯哪一套信仰更正確,而是鼓勵對方打開心門,走進教會來,留在教會裡,認識上帝、基督信仰以及弟兄姊妹的教會/信仰生活。只要能夠留下來,一點一滴的認識基督信仰,有一天,回過神來,會發現自己竟然已經接受了原本內心所抗拒排斥的信仰。當兩套信仰系統都一樣熟悉時,就可以按照上帝所賜的自由意志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不受「先入為阻」的「主觀意見」所干擾。

標籤
相關文章

留言

Zen大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我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每年讀書(至少)五百本,寫文(至少)五百篇,演講授課(至少)五百小時。 本版文章歡迎個人或非營利單位轉載,營利單位轉載,請來信取得授權(切莫私自轉載)。

Zen大著作推薦